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的銀行面臨信貸風險

Wang Fengbo2010年7月22日

世界著名評級機構、美國惠譽國際評級公司本周發表報告指出,中國各銀行去年大量發放貸款刺激經濟發展,埋下隱患。

北京的中國銀行總部門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報告說,為減少風險,今年以來貸款雖有所減少,但大多數銀行隱瞞真實貸款數額,很大一部分貸款以非正式證券的形式存在於銀行結算之外,所以中國的銀行面臨信貸風險。《新蘇黎世報》進一步分析了中國潛在的信貸危機:

"惠譽公司的報告說,大多數銀行並沒有像官方所說,大力限制貸款。相反,銀行越來越多地推銷以貸款為基礎的結構型產品,這樣就可以把貸款從自己的結算中剔除出來。惠譽評級公司估計,今年上半年實際發放的貸款比官方公佈的數額要多出28%。此外,惠譽的報告還批評說,非正式證券的做法變得越來越不透明。

由於信貸政策具有很強的擴張性,中國的主要銀行不得不重組資本,這裡也同樣潛伏著風險。中國國家投資基金下屬的匯金公司掌握著國家重要銀行的多數產權,據通訊社報導,匯金想通過發行債券提高自己的資本數額,這些債券的主要買主很可能是想以此增加自身資本的國家銀行。

儘管如此,這一奇特的體制幾乎不會崩潰,這是因為銀行和投資基金的背後站著中國的中央銀行和國家。央行和國家已多次證明,出現問題時,它們會快速援助陷入困境的銀行。中國的大部分金融系統實際上享受內在的國家保障。"

中國向國際資信評估公司挑戰

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這全球三大評級機構受到中國民營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的挑戰。《南德意志報》報導說,大公作為第一家非西方的評級機構評估了五十個國家的債務後,認為中國債券的可靠性超過美國,與德國相同:

"這一切是有政治動機的行為嗎?中國政府想以此提升自己在全球的權力要求嗎?在一個沒有政府同意什麼事都做不成的國家,幾乎無法想像,如果沒有政府批准,這個評級機構會敢於採取這一行動。

儘管我們對國家控制的評級持懷疑態度,但我們必須說,大公公司也引用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論點。例如,分析家們把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和外匯儲備視為金融可信的重要因素,這一標準當然適用於中國。

不過,想把大公公司的評級作為有別於評級三巨頭的另一種選擇的話,需要仔細看一看大公公司的標準。例如,北京的分析家批評三巨頭的評級使用了與經濟政策和金融可信度毫無關係的'法制和新聞自由等西方理念'。短期來看,大公公司的評級還不會對市場產生大的作用,但中國大多從長遠出發採取行動。"

編譯:王羊

責編:瀟陽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