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國,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期刊《實用預防醫學》,3月5日發表《一宗在公共交通工具內氣溶膠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學調查》,以一宗湖南乘坐公共交通1傳13人的聚集性疫情為案例。
報告指,病例A於1月22日發病,當天中午沒戴口罩乘搭49座全封閉空調客運大巴,傳染同車8人(病例B至病例I),被傳染者當時都沒戴口罩,其中一名被傳染者在車廂內與患者相隔7排座位,距離約為4.5米。報告認為新冠病毒在空調丶密閉環境下,有氣溶膠傳播的可能,病毒傳播距離可達4.5米。
許樹昌:1.8米已安全
不過,香港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之一丶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直言,該研究報告非常粗疏,沒有收集環境樣本,4.5米傳播距離的說法站不住腳,「大巴一般在前面上車,病例A有可能在上車時已經在咳嗽丶打噴嚏,飛沫有機會沾染在他沿途經過的座位上,所以說4.5米沒有意思,你無法驗證他是坐下後咳嗽才傳播,還是上車時已開始傳播」。
他解釋,飛沫的傳播距離有限,飛沫有大小之分,大飛沫可大至10微米,最遠噴至1.8米;小飛沫則小至5微米,經過「霧化」將飛沫中的水分抽走並在空氣中飄浮,但只是在醫院進行抽痰丶插喉或氣管鏡等醫療程序時才會出現。許樹昌重申,在正常情況下,1至1.8米依然是呼吸道飛沫傳播的安全距離。
30分鐘漂浮空氣?除非在太空
該研究調查又指,病例A下車後,大巴停留30分鐘,在未經消毒的情況下再載客返回原地,導致車上1名乘客(病例J)被傳染,該名乘客的座位與患者早前所坐的座位十分接近,而病例J無其他特殊旅居史和接觸史。報告指,個案顯示病毒至少在30分鐘內可漂浮在空氣中並導致感染發病。
對此,許樹昌直言推論「垃圾」,指出研究並沒有收集空氣樣本,對比30分鐘前後的病毒含量,根本沒有證據顯示此個案是空氣傳播(airborne transmission)。他表示,飛沫從人體出來後很快會下沉,並不會在空氣中飄浮,「地球有重力,飛沫會落地,不可能漂浮在空氣30分鐘那麼久,除非是在外太空」。
他補充說,飛沫可以沉降在物體表面,若落在金屬丶塑膠等光滑表面可存活48至72小時,因此「最多只可以說是病例A的飛沫落在車上座椅丶扶手或門柄等,所以30分鐘後這輛車仍然被污染,新一批乘客經接觸而受感染」。
許樹昌建議,民眾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宜開窗,保持空氣流通,並應全程佩戴口罩,減少雙手接觸公共物件,切勿在清潔雙手前觸碰臉部。
他又呼籲業界加強清潔車廂,收車後應用1:99稀釋漂白水徹底消毒。
世界衞生組織指出,不管是為了預防流感、冠狀病毒,還是其它的傳染疾病,正確洗手都是最好的預防途徑之一。病毒和細菌是怎麼通過手傳播的呢?看完就趕快去洗手吧!
圖片來源: Colourbox我們的手無處不在:在日常交往中握手,在乘坐地鐵時扶握成千上萬個人已經摸過的把手。我們用手拿東西吃,用手開門……而在這些過程中,細菌是少不了的。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圖片來源: Colourbox細菌分很多種類,它們的危險性有很大差異。比如,腐壞的雞蛋滋生的沙門氏菌,就需要至少1000個才會致病;但是在濕熱的氣候下,熱水處理系統中產生的軍團菌,人只要通過呼吸道吸入不到100個,就有可能生病。即使是清潔的空氣中,也充滿了各種細菌和真菌孢子。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人們往往認為廁所很髒,但事實上在每平方釐米的馬桶座墊上僅有不到10個細菌。從這個角度來看,廁所反而是最乾淨的地方之一了。因為有時候連窗玻璃上的細菌和真菌密度都比馬桶要高得多,如果你半年才擦一次窗戶的話。相比之下,人們打掃廁所的頻率則要高得多,一個星期至少好幾次。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Bildagentur-online/TIPS-Images在辦公室裡的情況則要糟糕得多:一張普通的辦公桌上,平均每平方釐米就有至少3000個細菌——比馬桶蓋要髒得多了。而最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細菌的就是電腦的鍵盤了,因為按鍵之間的細小縫隙最適合細菌繁殖。在這裡,平均每平方釐米滋生超過1萬個細菌是很常見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N. Armer不管是紙幣還是硬幣,都是從很多人的手中來回傳遞。紐約的研究者在紙幣上鑑定出來多達3000種不同的細菌。用非常敏感的檢測工具,甚至可以發現大多數紙幣上還有古柯鹼的痕跡——因為癮君子常常會用紙幣來吸食古柯鹼。因此,商店裡的售貨員在用手接觸錢幣之後是絕對不可以再直接去拿食物的。
圖片來源: fotolia/Peter Atkins常常被人誤以為乾淨的冰箱裡其實也有很多細菌。這裡濕潤的環境,還有冰箱裡存放的食品中所含有的脂肪和糖分都是黴菌滋生的理想溫床。即使定期清潔,也還是難以避免有一些死角——比如冰箱門的橡膠密封墊。
圖片來源: BilderBox尤其在去醫院的時候,特別要注意手的衞生。因為在這裡,一些頑固細菌的傳播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包括病人的死亡。因此在很多醫院的洗手池邊都放有洗手液,常常還有殺菌消毒的溶液。在到病房看望病人之前,請務必先把手洗乾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這種非常危險的「超級細菌」叫做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MRSA)。目前現有的抗生素類藥物對它都不起作用。而且這種非常頑強的化膿菌即使在沒有供養的情況下也能存活七個月之久——在地板上、在桌子上、在皮膚上以及門把手上,它們無處不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NIAID哈爾堡的一家診所啟動了一項頗有成功前景的試驗:他們把診所所有的門把手都換成銅質的,因為細菌是不喜歡銅的。結果顯示,細菌滋生量降低了差不多一半。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洗手不再重要,因為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會接觸到很多細菌。
圖片來源: Asklepios Kliniken GmbH那麼我們現在是不是該停止與人握手致意的這個習慣呢?在醫院裡,這也許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在其它情景下,這就顯得有些過於謹慎小心了。更好的途徑其實是注重個人衞生:勤洗手,定期清潔電腦鍵盤和滑鼠,在買東西付錢之後不要去摸食物,還有就是,多清潔冰箱吧!
圖片來源: Fotolia/Andres Rodrigu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