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種那麼多轉基因棉花......

2002年6月6日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種植的轉基因棉花,為環境帶來了損害。中國科學家的檢測分析表明,這種自身帶有殺蟲蛋白的轉基因棉花,打亂了昆蟲世界的天然平衡。

圖片來源: AP

研究結果還顯示,發生新蟲害的可能性會增高,害蟲的耐受性會越來越強,以至於8到10年以後,轉基因棉花的自我保護能力完全消失。這是上周二公佈的一項研究報告所得出的結論。該項研究是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知名專家、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條約》中國首席科學家薛達元博士,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合作進行的。

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轉基因棉花種植在中國。這種轉基因棉花也被簡稱為Bt棉花。它含有人工植入的蘇雲金芽孢桿菌中的一個基因,可以抵抗棉鈴蟲的侵襲。中國有150萬公頃的棉地,種植了這種棉花,相當於全國總棉花種植面積的35%,和德國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差不多大小。

在這些Bt棉花中,有三分之二來自美國的生物工程公司孟山都,另外三分之一,是中國自己開發出來的轉基因品種。自從1997年,中國首次在大田釋放轉基因棉花以來,有關部門就在密切跟蹤它們對環境的影響。薛達元在他現在公佈的研究報告中匯總了四家知名學術機構的檢測結果。

報告說,害蟲繁殖三代或者四代以後,便可產生耐受性,使得轉基因棉花的自我保護性能,不再完整,需要重新使用殺蟲劑。這位學者估計,四到五年之後,中國就可能會再次出現「大量棉鈴蟲害」。薛達元在北京對德新社記者表示:「那時,將會為中國的棉花生產,造成極大損失。」這份研究報告總結說:「室內試驗和大田試驗的結果均表明,種植Bt棉花,會給環境造成有害影響。」

這份報告還指出,種植轉基因棉花後,棉鈴蟲的天敵也減少了。其它害蟲,比如蚜蟲、蜘蛛、纓翅目的昆蟲和蝗蟲等的數量卻在增長。

「綠色和平」組織認為,現在公佈的這個報告證明,使用基因技術並不會帶來減少害蟲、脫離殺蟲劑的結果。「實際情況恰恰相反」,該組織在漢堡發布的一份聲明中這樣說道。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