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第一艘航母開始試航

2011年8月10日

周三(2011.8月10.),中國首艘航母從大連港出發,開始第一次測試航行。這艘被稱為"瓦良格"的大型船隻尚未完工,本次的活動範圍侷限於大連造船廠以及附近海域。

In this photo taken on Aug. 6, 2011, a Chinese aircraft carrier, which had been under refurbishment, is docked at Dalian port in in northeast Liaoning province. China's first aircraft carrier started sea trials Wednesday, Aug. 10, 2011, a step that will likely boost concerns about the country's naval ambitions amid sea territorial disputes. (Foto:Color China Photo/AP/dapd) CHINA OUT
中國第一艘航母瓦良格號圖片來源: AP

這是一艘從烏克蘭購買的蘇制航母,船長約300米,船上的人員編制約為3000人。據中國媒體報導,改裝完成後,該航母可搭載大約30架殲擊機和直升機,採用滑躍起飛,甲板跑道可滿足飛機300米起降動作的要求。首次離開港口時,瓦良格鳴笛三聲。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上海政法法學政治學教授倪樂雄對路透社表示,航母出行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我們已經是一個海上大國,因此,我們也需要相應的裝備,就像美英擁有航母和戰艦一樣。"目前,包括中國在內,全世界共有10個國家擁有航母,其中亞洲的三個國家是印度、日本和泰國。

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林中斌教授認為,中國發展航母有著3個主要目的。他在接受台灣中央廣播電台的採訪時說,第一個目的是護航,發揮經濟作用;其次建立海上艦隊;最後是維護民族主義,滿足人民的情緒需求。他認為,三點當中,最後一點最為重要。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貝爾格(Bernt Berger)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也表示,航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民眾"可不侵犯的情緒"以及"中國強大"的自豪感。"不過,中國國內目前對執政黨的不滿以及各類社會衝突,顯然要比國家的外交和國防政策更為重要,因此'航母'首次航行只會是一個邊緣話題而已。"

航母不發揮軍事作用

瓦良格號航母最初是為蘇聯海軍設計的。1991年,蘇聯解體,瓦良格航母工程也被迫中斷。中國政府於1998年從已獨立的烏克蘭手中買下瓦良格,事實上,當時瓦良格只具船身,因此中國得到的是沒有發動機、更不附帶任何電子配件的巨大船體軀殼。貝爾格表示,這艘航母很可能用於訓練和科研目的,"因為貿易上的限制,中國得不到外國的先進技術,只好試圖憑借這艘航母開發自己的技術。"他說,目前還看不出這艘航母在亞太地區發揮軍事作用的跡象。

過去數年,中國忽略了外交方式

中國的鄰國對北京的軍事現代化進程給予特別的關注。中國軍力增長的同時,也增大了鄰國的憂慮。據日本一份政府報告,過去5年裡,中國的軍費開支增長了近70%,而同期日本的軍費預算則降低了3%。最近的日本年度《國防白皮書》首次稱中國的行為為"咄咄逼人"。

而領土主權發生衝突時,中國不斷強調,使用外交手段解決爭端。不久前在《貫徹南海行為準則》文件中,中國再一次重申這一立場。"不過",貝爾格說,"過去數年裡,中國忽略了外交方式,尤其是在南中國海,中國製造既成事實,其中包括解放軍在南海島嶼和岩石上建築水泥結構,這是將中國的領土要求用水泥進行固定。這樣的行為讓建立互信以及外交談判,變得更為艱難。"

作者:李魚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