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紡織品分裂歐洲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8月22日

來自中國的紡織品一樣一樣地到達大限。歐盟重新設限,一時將歐洲裂成了幾塊:幾個國家跟另幾個國家形成了集團性對立;工廠跟商社形成了對立;消費者跟工廠形成了對立。對中國紡織品的這種「駭死離不」(德語Hassliebe-又恨又愛)也許是歐洲經濟從來沒有經歷過的。

「注意:沒上關稅的商品」圖片來源: DW-TV

冷血的沒收」

德國名牌時裝公司Tom Tailor的總經理烏韋.施羅德說:「 1月,歐盟告訴我們,永遠不會再有配額了。而現在我們實際上有了禁運。」Tom Tailor雖然是德國公司,但它的許多生產線也已經搬到中國去了,禁止進口中國紡織品,不也意味著禁止德國產品返銷嗎?

在針對中國的紡織品配額取消後,許多紡織品生產者和進口商加大了對中國的投入,增加了在那裡的生產。從今年1月至5月,從中國往德國的紡織品進口增長了51%,數額達14億歐元,遠遠高於排名其後的土耳其,孟加拉和羅馬尼亞。在一些紡織工業仍然強盛的歐洲國家的壓力下,歐盟重新引入對中國的配額限制後,這些個新的額度轉眼間就已紛紛耗盡。

毛衣、褲子和女襯衣的額度已經100%地耗盡。就在下周,胸罩、T恤衫和上裝也將到限。所有這些也涉及已經在前往歐洲路上或已到了歐洲門口的貨物,現在已有7000多萬件在歐洲各海關那兒「滯留不歸」。

中小企業購買協會卡塔格(Katag)的丹尼爾.台爾貝爾格警告道:「這些商品每天都在喪失價值。」成品進口商協會(VFI)的拉文.卡拉魯斯稱歐盟的這種行為為「冷血的沒收。」時裝協會「德國時裝」(German Fashion)的托馬斯.拉施怒火萬丈:「歐盟顯然要讓整個經濟行業毀滅。」他指出,光是德國企業將蒙受的直接損失就將達3.8億歐元。

歐洲新保護主義對歐洲的紡織和服裝工業來說是一劑苦澀的黃蓮。這個行業裡,銷售額和雇員數量連年下降,1995年以來,該行業的員工就從25萬人劇減到14萬。2004年,服裝進口額為106億歐元,同時此地的服裝產值只有22億歐元。25年前,這裡的服裝產值還相當於今天的4倍。換句話說,這個行業今天實際上完全在靠貿易過日子了。

中小企業面臨破產

歐盟新政策打擊最厲的正是那些小黃花-中小企業。他們在重新引入配額之前就訂了貨,用貸款付了錢,為此獲得的貸款他們本來會在賣出貨後償還給銀行。現在,由於他們的貸款額度已經用盡,已經沒有能力再從印度、孟加拉或巴基斯坦等國進貨來填補了。在最糟的情況下,他們不僅要面對直接損失,還將面對他們的下家的起訴,即控告他們違約,沒能及時供貨。

德國批發和外貿聯邦協會主席安東.伯爾納爾指出:「形勢極其惡劣。中、小企業受到破產的威脅。」這些小黃花們沒有能力來自補虧損。象Tom Tailor這樣的大企業還是有這個度過危機的能力的,但他們也將不得不把價值250萬歐元的10萬件進貨納入虧損記錄中。烏韋.施羅德說:「事情非常糟糕。但跟許多小企業相比,這還不至於致我們於死地。」

魯爾區蓋爾森基辛市的蓋爾闊公司(Gelco)的總裁於爾根.裡希特已經失去了等待歐盟妥協的耐心,他的公司向卡爾斯魯厄的聯邦憲法法院提出了起訴,起訴的理由是,歐盟重新引入配額違反德國基本法的禁止追悔條款(Rueckwirkungsverbot)。此外,他要求德國最高法院發布緊急行動令(einstweilige Verfuegung),釋放堆積在他的公司裡、但被海關封存的3萬8千件毛衣和針織服,貿易價值為200萬歐元。

消費者也倒楣

重新引入配額,對廣大消費者來說也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德國紡織品貿易聯邦協會(BTE)總幹事於爾根.達克斯說,今天秋季和冬季的商品供應「將變小」。尤其是郵購業將面臨供貨困難,因為商品門類中的空檔無法通過其它商品來填補。

此外,達克斯還認為,市場上將出現「一位數的價格上漲」,因為補購替代品的物流費用高昂。而且,由於緊急詢盤,象土耳其、摩洛哥或者印度尼西亞這些替代國的廠商也將抬高供應價。

兩大集團轟然誕生在歐洲

中國的紡織品一下子給歐洲造成了陸裂。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東歐的歐盟成員國們結成了死黨,它們的紡織業戰勝了德國、英國、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迫使歐盟重引配額。

這些國家稱,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劇增了500%。至少在書面上是這樣寫著的。人們懷疑,這些南歐和東歐人把數字大大地「浮誇」了。拉施說:「估計這些數字被偽造了。」進口商可以在歐盟的監督文件上填報數字,而不需要出示與中國之間的合同。

配額與否,其實對這些國家來說並不是關鍵所在。它們在紡織品領域進行的實際上是一場堂吉訶德的風車大戰。儘管一直有配額存在,義大利從2002年來還是失去了15%的營業額和6萬5千個工作崗位。義大利紡織品企業於今年春天發起了一場全國簽名活動。現在,歐盟重新引入了配額,但仍不能使他們滿意。義大利強大的紡織企業協會Unione Industriale Biellese的主席阿爾貝托.羅卡還失望地表示:「配額來得太晚,也太鬆了。」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同樣保持堅定的立場。西班牙紡織生產者協會Fedecon主席帕布羅.加爾西亞指出,該行業每天減少40個工作崗位。葡萄牙紡織工業協會ATP的發言人還希望,中國能夠對2006年遵守配額做好準備,「也就是說,2006年的進口量將下降。」

反配額集團成員們紛紛「揭竿而起」。荷蘭、丹麥、瑞典和芬蘭的部長們譴責歐盟在進行「經濟自殺」。他們的同行、德國聯邦經濟部長沃爾夫岡.克雷門特上周三寫信給「尊敬的專員」曼德爾森,指出:限制進口的行為導致「工業界和貿易界的嚴重損失。」克部長要求「至少必須給舊合同以現狀保護和信任保護。」

前景何在

兩周後,歐盟各國經濟部長將在布魯塞爾聚集,尋求一個妥協方案。但是,這對德英北歐的許多中小企業來說,可能已經太晚了。

南歐和東歐竭力保護日薄西山的紡織工業,問題是,有用嗎?即使把中國整個擋在門外,那不還有印度、孟加拉、土耳其?照樣競爭不過。該下西山的照樣會下去。

對中國禁運了,德歐企業就會把工作崗位搬到南歐去嗎?Tom Tailor的總裁烏韋.施羅德明確地說,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南歐的價格沒有吸引力。

但是烏韋.施羅德倒是加了一句話:「搬遷將在亞洲範圍內進行。」那麼,這會成為一股潮流並對中國產生影響嗎?恐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畢竟2008年後歐盟理論上將完全對中國紡織品開放。就為了兩、三年的過渡而興師動眾恐怕並不值得。當然,這要看各企業是怎麼看的了。理論上開放不等於永遠真正開放,中國還可能會帶來新的一輪恐慌,歐洲和美國或許還會有新的一輪動作。德歐企業適當地分散生產地不見得不是好辦法。

那麼,中國企業應該打到歐洲來,在歐洲收購紡織品工廠,以避免新一輪的受打擊嗎?一窩蜂地來顯然沒有必要,因為事情畢竟有個理論期限。但是,為了保險起見,適當地進入歐洲,比如進入東歐,也許也是有關企業戰略上應該考慮的。(平心綜述)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