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緣何向非洲示好?

2006年4月24日

中國進軍非洲市場的態勢引人關注。中國在非洲投資修建煉油廠,高速公路項目接二連三。對於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的進入,非洲大陸體會最深。中國新的非洲地緣戰略在於看重了那裡豐富的石油貯存,非洲大陸已成為世界政治強手的角逐之地。繼美國、沙烏地和摩洛哥之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对奈及利亞和肯亞的訪問絕非出於偶然。這兩個國家均為中國潛在的石油供應國。非洲國家豐富的原材料和巨大的銷售市場是中國領導人非洲之行的戰略考量。

中國公司在奈及利亞建立電訊網路圖片來源: AP

在過去數年中,中國領導人與非洲領導人的接觸十分頻繁。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奈及利亞總統歐巴桑喬會面,胡錦濤與辛巴威总統穆加貝合影留念。2005年8月,肯亞總統齊貝吉也親赴北京。中國與非洲領導人的合影照片見諸報端,兩國領導人親切握手,春風滿面。波鴻大學東亞政治研究院主任辜學武認為,中非友好關係在持續擴大。「在此背景下,中非加強聯繫的戰略考量基於以下兩點:首先是作為崛起的經濟大國中國看好非洲的銷售市場。第二點是,中國不僅為自己的產品尋找銷售市場,也看重了那裡的能源和其他原材料資源。」

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亟需能源,尤其是石油。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使其急於開發新的原材料供應渠道。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如今,中國每天從國外進口石油多達3百20萬桶——比6年前提高了4倍。

中國的觸角如今已伸向非洲大陸的各個地區。比如在衣索比亞首都修建高速公路,在西非國家塞內加爾開設外交機構。在今年一月,中國領導人對奈及利亞进行進行閃電式訪問之後,在該國沿海地區開發了第一個油田,投資額高達20億歐元。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丹尼斯-圖爾認為,這一經濟合作姿態在非洲相關國家引起積極的反響,也獲得了普遍的好評。「非洲各國政府支持中國在非洲的商業行為。因為他們有了更多的經濟和政治夥伴,從而減少了對西方的依賴。非洲獨裁政權也不反對中國的進入,因為中國政府對這些國家的內政從不干預。」

中國對能源的巨大需求改變了它的外交政策。中國國內市場對石油需求量的增加迫使中國尋求和開發新的,尚未被歐洲和美國佔據的能源渠道。

內戰、難民潮以及腐敗等,對中國大陸來說均不構成影響其投資的障礙。蘇丹就是一例:對蘇丹危機省份達爾富爾地區的大屠殺,中國政府視而不見,中國依舊為該國石油工業投資20多億美元。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試圖制裁喀土穆政府的努力也因中國和俄羅斯的抵制而告失敗。但辜學武認為,中國政府此舉不是沒有理由的。

「人們都說,中國試圖阻止聯合國安理會對蘇丹啟動制裁措施。但我不這麼認為,中國投的是棄權票,也就是說,中國沒有阻止聯合國安理會的相關決議。另外,中國幫助蘇丹促進其生態發展。當然,蘇丹政府也從中國的援助中牟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這樣做,對蘇丹實行完全封鎖的話,那麼會使那裡的局勢更為糟糕。」

但是中國的這一立場卻另許多西方國家深感不滿。他們認為,中國的做法不具建設性,也無助於達爾富爾危機的根本解決。總而言之,昔日的殖民國家以及美國在非洲大陸一統天下的時代已告結束。辜學武認為,西方的非洲政策徹底失敗。中國正在嘗試著走自己的擴大經濟聯繫的新路。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