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股市現愛國投資風潮 散戶爭相「為國抄底」

2025年4月22日

在中美關稅戰持續升溫之際,一股愛國熱情正湧入中國股市。從普通散戶到專業投資人,越來越多中國人選擇「為國抄底」,用真金白銀力挺A股,資本市場儼然成為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一個人走過顯示股市交易的屏幕
在中美關稅戰持續升溫之際,一股愛國熱情正湧入中國股市圖片來源: Adek Berry/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川普解放日」之前,曹明傑(音譯)從未炒過股。

這位來自中國南方廣東省的室內設計師在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佈對中國加徵「對等關稅」,令中美貿易戰升級後,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為表達對北京的支持,曹決定每月向股市投入2000元人民幣(約合274美元)。

「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為國家出一份力。」曹明傑表示,他是在中國股市因加徵關稅而下跌後開設的證券賬戶。在這場貿易戰中,「每一個人都應該和國家站在一起,堅持到底」。

交易員和券商表示,像曹明傑這樣的散戶正加入國家隊行列,共同守護股市——這是中美衝突不斷升級下的又一個戰場。投資主要集中在與國家戰略相關、具有發展前景的領域,例如國防、消費與半導體。

散戶中出現這種愛國熱情並不常見,他們通常被認為抱有「賭場心態」;但對於當前努力應對貿易戰衝擊、穩定資本市場的監管層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金融訊息提供商通聯數據(Datayes)指出,自4月4日股市暴跌以來,中國股市已錄得450億元人民幣的散戶淨流入。相比之下,在川普宣布「解放日」前的六個交易日內,資金累計淨流出高達918億元。

自4月初創下七個月新低以來,中國股市已反彈8%,本月累計跌幅僅為1.3%,相比之下,美國股市同期下跌超過8%。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師孟磊表示:「 我們認為中國A股市場具有更高的戰略重要性。」他指出,這股愛國投資風潮「顯著提振了投資者情緒」。

愛國就是要堅守到底

來自中國西北寧夏的周立峰(音譯)誓言即使虧損也要持續加碼股市。

這位登山愛好者說,「愛國就是死守手裡的股票」。他持有市值約300萬元人民幣的消費與國防股票,並手握700萬元現金準備隨時加倉。

餐飲業者舒浩(音)表示,他已投入數百萬元購買中概股,並受到國內零售巨頭支持出口企業的舉措所激勵。

京東、阿裡巴巴旗下盒馬鮮生、以及超市运营商華潤萬家和永輝超市等公司,近日紛紛宣佈支持出口企業轉向國內市場的措施。

「 大家都在用不同方式表達愛國。」舒浩表示,他主要買入了科技和消費板塊的股票。

投資者購買的股票與行業板塊反映出民族自豪感。這些領域大多與中國提出自給自足目標相關,或者是因關稅而被全球市場拒之門外的本土企業龍頭。

自川普宣布「解放日」以來,即使大盤走勢疲軟,消費與半導體類股票表現突出,旅遊和農業相關股票也迅速反彈。

在中國日益流行的投資工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也獲得了大量資金。

據中國媒體報導,自4月7日股市大跌以來,中國ETF吸引了超過23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流入,總規模首次突破4兆元。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資金中散戶與「國家隊」的佔比。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愛國主義也正在重塑部分專業投資者的投資組合。

同亨投資的投資經理楊廷武表示,他已將賬戶中剩餘的所有現金全部投入股市。

他在談及中美貿易衝突不斷升級、關稅相互報復的局勢時表示:「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你下注的不僅是自己的投資組合,更是國家的命運。」 楊廷武已投資於農業、能源、金融和國防等領域。

上海少藪派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周良則表示,他已將自己 10 億美元的投資組合全部投入中國股票。

「我一股都不會賣,我要為國家守住這個市場。作為一個散戶投資者,我從沒像現在這樣感到自豪。」

川普对華關稅戰不斷升級 美國民眾怎麼看?

02:2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愛國消費:中國對美關稅的回應

這場貿易戰甚至使一些投資者的情緒變得更加民族主義化。

來自江蘇的一名教師Nancy Lu說: 「我的投資組合在流血,但我不在乎。我會堅定地站在政府一邊,對抗美國的霸凌。」

她還發誓再也不去星巴克,也不穿耐吉(Nike),以此抵制美國產品。

德國網路媒體「中國平台」(China Table)發表文章指出,作為對中美關稅爭端的回應,中國掀起了一股「愛國消費」熱潮。在社群網站平台上,越來越多的商家和网红发布內容,號召民眾積極購買國產商品。許多原本為美國市場準備的產品,由於美國新一輪懲罰性關稅無法出口,現如今紛紛出現在直播間中向國內消費者銷售。中國大型電商和科技企業也紛紛加入這一浪潮,助力內銷增長。

文章寫道:「關鍵問題是,這一波購買熱潮是否能夠真正支撐低迷的國內消費,抑或只是曇花一現。北京的希望是,通過激發愛國式購物,來對沖出口產業因美方關稅所遭受的經濟衝擊。」

但報導也指出,儘管「愛國消費」在中國擁有大量擁躉,但國內也存在批評聲音。一些社群網站用戶指出,許多西方品牌的产品本身就是在中國製造,例如蘋果的iPhone。因此,抵制它們可能也會傷害中國自身的經濟利益。

(路透社、China Table)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