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蟬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德企太依賴中國?

2021年5月2日

中國連續五年保持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德國經濟部批評,中國從歐洲的開放市場中獲利,德國企業卻在中國受到掣肘。基民盟議員呂特根認為,德中貿易是一段雙向關係,德國應致力讓中國市場保持對德國的依賴性。

Symbolbild Deutschland Expor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Charisiu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市場對德國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目前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尤其是對德國汽車製造商而言,來自中國的訂單緩解了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危機。2020年,大眾、寶馬和戴姆勒每10輛車當中就有4輛銷售往中國。除了汽車及汽車零件外,德國對華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機械、電子技術和化學產品。

根據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BDI)的數據,對華出口佔德國出口總量約8%。過去一年間,德國企業向中國出口了價值約959億歐元的商品。在新冠疫情之下,出口僅小幅下跌0.1%。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對德國的出口量增加6%,價值達1167億歐元。聯邦經濟部的數據顯示,總體而言,中國在2020年連續第五次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總量達2120億歐元。

與此同時,聯邦經濟部指出,中國從歐盟和德國的開放市場中獲利,但在中國市場中德國企業卻受到各種限制和歧視。

聯邦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表示,中德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不斷發展,但還有一些領域存在著不平等對待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Schmidt

在周三德中政府磋商開始前,聯邦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表示,在重要產業中,依舊存在強迫外企和中國企業合資的要求。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道:「過去幾年當中,中國和德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在不斷發展。但還有一些領域,存在著彼此不能真正平等對待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歧視的問題,讓所有的企業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權利。」

 延伸閱讀:阿爾特邁爾:德中經濟合作必須消除歧視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要求聯邦政府利用德中政府磋商的契機,「在雙邊貿易關係中創造可匹配的框架條件」,尤其是公平的競爭條件。

至於是否以及如何減少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社民黨團外交發言人施密特(Nils Schmid)對德國之聲表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自身。他認為經濟界以及企業管理層應調整思維模式。施密特指出,一些企業管理層仍然存在誤解,認為在中國這個不斷增長的市場中,外國企業還能獲得跟過去二、三十年一樣分得市場的大餅。他分析指出,一方面中國沒有打算繼續開放市場;另一方面,在德國具有優勢的汽車、機械製造等產業中,中國製造商的技術已迎頭趕上,未來將成為中國內部市場的重要競爭力,「中國企業自己就能逐漸滿足內部市場」。施密特認為,德國企業應該開始考慮替代方案,例如將目光投向印太地區或非洲。

呂特根表示,德中貿易是一段雙向關係,雙方互相依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DR/Wolfgang Borrs

德國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呂特根(Norbert Röttgen)則表示:「這不是一段單向關係,中國也需要德國,雙方互通有無而且互相依賴」。他強調,德國未來的戰略應著眼於讓中國繼續保持對德國的依賴性,以免雙邊貿易演變為單向關係。

© 2021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