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製造輿論迎接「十八大」

2012年10月30日

保護記者委員會發表聲明,敦促中國政府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停止新聞封鎖和阻礙外國記者從事新聞報導。與此同時,中國官媒正在製造各地民眾「喜迎十八大」的輿論氛圍。

Podcast Artikel – China in deutschen Medien (Benutzung ausschließlich für Podcast-Cover!!!)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政府正在精心編制中共"十八大"召開的輿論環境,例行實施兩方面的控制:一方面,屏蔽外國媒體網站,阻撓外國記者採訪敏感新聞,限制中國媒體和網站的負面報導;另一方面,組織安排"喜迎十八大"的各類報導和表演,創造歡樂祥和的輿論氛圍。

10月29日,國際媒體權益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發表聲明,敦促中國政府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停止新聞封鎖和阻礙外國記者從事新聞報導。

保護記者委員會的聲明說,《紐約時報》發表針對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家人財富的深度調查報導後,英文和中文網站都在10月26日遭到屏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證實了這次新聞封殺,稱是依據中國法律所為。

聲明還說,中國浙江寧波民眾舉行示威活動,抗議政府擴大化工項目,英國天空新聞台電視攝制人員前往採訪,遭到便衣警察和防暴警察的干擾和阻止,對他們進行推搡、拉扯和踢打。寧波警察還短暫地拘押了在現場採訪抗議民眾的法新社記者。

保護記者委員會說,封殺國際媒體的做法在中國很常見,但是今年尤其嚴重。今年6月,在報導即將接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的家人擁有大量財富以後,美國彭博新聞社被封殺。今年5月,在沒有作出任何解釋的前提下,中國外交部拒絕繼續發給阿拉伯半島電視台英語記者簽證,迫使該記者離開中國。

在寧波抗議活動現場遭受阻撓的天空新聞記者Lisa Holland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正在進入權力過渡,並在未來幾周內出現一套新的領導班子。動蕩和不安令執政的共產黨恐懼-- 而微博正在加劇這種不安。"

負面報導:少報國內多報國外

新浪微博等社群網站的用戶,每天都在和政府監管部門玩貓鼠游戲。他們發布的訊息不斷地遭到刪除,但同時又在以各種方式將禁令透露出來。寧波發生示威活動之後,有網民測試發現,寧波市委書記、市長、公安局長等官員的姓名都被禁止搜索。

中國高層領導本人及家庭成員的姓名,在微博及其他網路論壇常年都被設置為"敏感詞",今年以來更有收緊的趨勢。不僅正在發生的負面新聞受到限制,就連一些並不具有政治含義的詞匯也受到牽連。知名音樂製作人高曉松昨天在微博上透露,為了迎接中共"十八大",最近歌曲審查空前嚴格,主流電視台播出的歌曲不能帶有"死"、"下"等各種不吉利字眼。他說,一位歌手翻唱的流行歌曲《死了都要愛》因此被斃。

有消息表明,傳統媒體照例收到大量針對"十八大"的報導要求。幾乎每天網路上都會傳出相關禁令,但是由於中國宣傳部門將這些禁令規定為秘密文件,很少有媒體人願意出面證實。但是他們有時也會通過微博予以透露。

除了禁止報導國內負面新聞,中國媒體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得到多報導國外負面新聞的授意。中國中央電視台派遣多路記者前往報導美國"桑迪"颶風,與其在寧波抗議事件上的噤聲形成鮮明對比,引發網民的不滿。有網友調侃稱,這些節目除了愚民的效用外,還有一點,就是給領導們看,"因為他們的孩子都在那裡(指官員家屬熱衷於移民國外)"。

黨報和機關報步調一致圖片來源: AP

正面報導:"鴻雁傳書謝黨恩"

在控制負面報導的同時,中共宣傳部門還要給媒體佈置正面報導的任務。近段時間以來,中國中央電視台"幸福調查"、"喜迎十八大"等欄目受到廣泛關注。其他官方媒體也開設了類似欄目,製造民眾歡天喜地迎接"十八大"召開的輿論氛圍。

10月29日,中國各大官媒都轉發了新華社的一篇報導:國家信訪局不斷接到各界群眾來信,期盼"十八大"勝利召開。"筆墨凝結真情意,鴻雁傳書謝黨恩。一封封關注十八大的信件,字裡行間言辭懇切,熱情洋溢,人民群眾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滿腔熱忱,表達對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敬仰愛戴和感激之情"。

《解放軍報》發表評論說, "感謝共產黨!感謝好政策!"飲水思源的老百姓,知道今天的好光景來自哪裡,知道十八大將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福祉。所以,老百姓期盼十八大,就是期盼自己明天的幸福,期盼祖國和民族的未來。

一些地方還開展各種喜慶活動迎接"十八大"。河北長城網報導,為了迎接"十八大",廊坊市某街道辦事處舉行"拔河比賽"。稱"通過這次拔河比賽,充分展現了轄區居民的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奮勇拚搏的意志品質、團結一心的凝聚力"。也有網路圖片顯示,多地幼兒園、小學校的學生,近日都在排練心型、"十八大"字型等"獻禮"舞蹈。

作者:張平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