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活躍於中東歐
2010年9月23日布達佩斯有一所匈中雙語小學校
美國《紐約時報》本周二(9月21日)長篇報導了中國人在中東歐地區日益活躍的投資行動。該報導的網路版還用一組高清晰度圖片,展示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一所匈中雙語小學校的日常情景。這樣的小學在中東歐目前還僅此一家,但它自2004年成立以來的發展速度與中國人在該地區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節拍吻合。2004年創建之初,這家用匈牙利語和中文兩種語言授課小學只有86名學生,而且全部是亞裔孩子。而到了2010年9月,這家小學的學生人數已經達到229人,其中90名是匈牙利人。
匈牙利人開始把孩子送進匈中雙語學校,也顯示出中國企業在匈牙利的影響越來越大。近兩三年來,中國明顯加強了海外併購交易活動。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新近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海外併購交易量明顯增加,達歷史新高,同比增加50%以上。今年,中國企業萬華實業集團通過收購匈牙利化工集團BorsodChem的債務和債轉股交易,已經控制了該公司的38%股份,並將通過期權交易,很快成為該公司的唯一股東。萬華集團旗下的煙台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是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五大異氰酸酯生產廠家。
中國人拿匈牙利當跳板?
異氰酸酯是建築、汽車行業和家用電器中使用的重要原材料。《紐約時報》引用萬華一名丁姓經理的話說,BorsodChem給萬華"提供了一個在歐洲的生產基地,也意味著能更方便進入歐洲市場和為那裡的客戶服務"。在中國媒體的一些有關報導中,也常常提到匈牙利輻射與進入西歐市場的意義。不過,中國人將匈牙利僅僅視為"門戶與跳板"的心態,已經引起一些匈牙利人的質疑與警惕。匈牙利中間偏左大報《人民自由報(Népszabadság)》 今年四月份發表一篇報導,批評在匈牙利生活與工作的中國人自成一體,不願意融入當地社會,僅把匈牙利當成一個賺錢的過渡中轉站,其真正目標是發財回國或進入西歐。
匈牙利經濟在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發生前就已經不景氣,危機之後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儘管《人民自由報》稱匈牙利社會中存在針對幾萬在當地做生意的中國人的不滿與敵視情緒,匈牙利政府和經濟界還是想方設法吸引中國投資。歐洲最大建築商伊爾堡集團(STRABAG)投資兩億歐元在布達佩斯市建立了建築面積達20萬5000平方米的亞洲中心,2003年開業以來已經有來自十多個亞洲國家的眾多公司在那裡開設了總計500多個展示間。
波蘭中國經濟活動中有障礙
去年,中國海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為首的工程竟標聯合體在波蘭竟標贏得兩個高速公路路段建設工程。雖然項目價值不高(3.4億歐元),但這是第一次有非歐盟成員國贏得歐盟部分資助的公共建設項目。一些波蘭公司指責說,中國公司靠政府補貼以超低價格贏得了合同。《紐約時報》引用波蘭經濟部一位官員的話說,對於波蘭,中國已經從傳統的紡織品、鞋和茶葉供應商發展成為主要的電子產品供應商,中國在波蘭的投資從2007年的7000萬歐元增長到2010年的5億歐元預計規模。
不過,與匈牙利相比,波蘭在吸引中國投資上顯然不夠積極主動。《紐約時報》報導說,中國方面抱怨波蘭官方缺乏投資戰略規劃,但同時也承認文化差異與語言障礙也是導致這一狀況的重要原因。
作者:瀟陽(綜合報導)
責編: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