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車在德機會尚不看好

2013年9月10日

在本次法蘭克福汽車博覽會期間,參展的中國廠商超過120家,是去年的幾乎10倍。但展出產品多是配件和零件,很難看到整車的影子。

中國在IAA展示沃爾沃圖片來源: Reuters

中國車在德機會尚不看好

在本次法蘭克福汽車博覽會期間,參展的中國廠商超過120家,是去年的幾乎10倍。但展出產品多是配件和零件,很難看到整車的影子。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般對中國不瞭解的話,就會對中國產品有負面印象。這也包括汽車。在中歐地區,居然找不到有關中國汽車的廣告。一般老百姓不會知道怎樣才能買到中國車。人們可能根本就不會想到要買中國車。"說以上這段話的是上海居民方有賢,他也開車。

的確,中國汽車直到目前為止在中歐地區還完全排不上檔次,比亞迪、吉利、長城、FAW,聽說過以上品牌的德國人更是寥寥無幾。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上海分部汽車專家曼內爾(Andreas Maennel)對媒體說,這一方面源於汽車的形象。品牌形象需要塑造,要把品牌作為非歐洲產品、非德國產品培育出來。"如果缺乏這一形象,在市場上將會遇到很大困難。"

對中國汽車產品形象的持久性致命打擊發生在數年前。當時,中國華晨汽車的BS6轎車在德國做衝撞測試,結果一敗塗地,直到今天,德國消費者對該事件還記憶猶新。曼內爾說,"汽車客戶對汽車的核心要求之一便是它的安全性能。在中國,安全性已被廣泛認知,但各廠商的貫徹程度還十分有限。"

中國汽車也有自己的長項,比如生產成本很低。在價格上將無法取勝中國汽車。因此,迄今為止,中國汽車集中在那些消費者更注重價格的市場,東南亞、非洲以及東歐地區。"一些中國廠商已在東歐開始建廠生產,有些已相當成功,比如在捷克、波蘭、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地,在這些地區,消費者對汽車的技術要求不像在德國那樣高。"

羅蘭貝格的專家們預測,中國汽車有望在5年後達到每年在歐洲市場銷售17萬輛的水準,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東歐國家。僅作為比較,去年大眾一家就在歐洲銷售了350萬輛車。他們認為,中國汽車目前就已能在一個領域同西方汽車大國展開技術競爭,即在"電動汽車"領域。曼內爾說,在這個領域,中國同歐洲的汽車廠家相差無幾。"中國政府在今後將重點會更多地放在電動交通上,因為他們看到這裡存在著佔領歐洲市場的機會。"

比亞迪 E6 電動車圖片來源: DW

上海居民徐愛吉開著一輛"中國製造"。但他說,等攢夠了錢,會買一輛大眾。中國汽車在德國車展上銷售的念頭,令他有點吃驚。他認為,花得起這筆錢的公司,可以到國外參展。但這種做法在當地沒什麼效果。它多半瞄準的還是國內消費市場。他說,"在法蘭克福車展展示並得到不錯的評價,對中國國內市場的心理影響可能更大些。"

作者:ARD 編譯:李魚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