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銀行業改革仍然任重而道遠

2003年2月28日

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引用了中國官方發表的數據,說明中國四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整頓已取得進展:贏利增加,不良貸款比例下降。文章也指出了中國銀行業面臨的巨大問題: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不過,在不良貸款的重負下,任何人揮手,中國的銀行都難以前進......圖片來源: AP

「這些數據可能掩蓋了表層下存在的問題。德國巴伐利亞州銀行亞洲部主任施托克說:『中國銀行業的現狀構成了中國最大隱患。』另一位旅居上海的銀行家說,『一旦銀行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儲戶開始提取存款,那麼這裡的一切就會象硬紙片搭成的房子一樣分崩離析。』官方宣佈的不良貸款總數為一萬八千億元人民幣,折合二千億美元,瞭解銀行內情的人估計,不良貸款高達六千億美元,等於亞洲其它地區不良貸款的總和。這裡可以做一個比較:日本的不良貸款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低於10%,而中國的這一比例大約在40%至50%之間。」

文章接著寫道,中國的銀行業面臨著巨大壓力:到2006年,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必須應對國際競爭,另外這四大銀行還要準備登上股市。為此,需要國家投入大量資金:

「鑑於開放帶來的日益增長的壓力,國家給國有銀行提供第二次財政援助看來已不可迴避。四年前,這些銀行剛從國家那裡獲得了二千七百億元人民幣的援助。當時,這些銀行把一萬四千億元貸款分攤四個貸款管理公司名下。這樣,這些貸款就不再出現在銀行的結算中,但仍然是國家的包袱。

貸款問題侵襲著中國經濟的根基。在日常業務中,中國的銀行也在多條戰線上作戰。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這家中國最大的銀行解僱了十一萬職工,解僱人數佔全體職工的五分之一。去年,中國的銀行為建立訊息技術系統花費了90億美元,明年也許要上升到110億美元,為全面改建中國銀行業所花費的行政費用也在不斷增加。」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