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長城抵抗美元洪水"

2010年11月12日

20國峰會成為中美兩國之間的角力,北京將會為了國內社會穩定對美國採取強硬的路線,同時也是在為處境類似的國家而鬥爭。各國的利益大不相同,難以達成一致,也不會採取共同的行動。

《商報》報導說,中國和巴西的經濟學家都認為,"美元的洪水"給他們各自的國家經濟帶來"最大的危險",時代已經變了,美國貨幣發行銀行的貨幣政策"只能以本國利益為准"。"因此,新興工業國家的代表要求固定匯率的世界貨幣制度。與此相反,歐洲國民經濟學家則認為雙方都有義務,如果德國和中國作為出口盈餘國家提高需求,美國就會回到更有約束的貨幣政策上來。"


該報認為,"20國峰會不可能就這種分工達成一致。面對將近10%的高失業率,美國太絕望了;而新興工業國家也太害怕了,擔心大量資本流入會徹底改變其國民經濟。"

該報稱,儘管中國嚴密地控制,還是有投機資本投資人民幣。此外,出口也帶入外匯。"10月份的出口盈餘為271億美元,遠遠高過預料。中國正在流動資金裡游泳,這些資金推動物價上漲,今天北京公佈了10月份的通貨膨脹數字,為4.4%,超過了政府的目標4%。"

"這就讓共產黨人心煩意亂,人民對任何事物都不會像對物價那樣敏感。但是,如果政府繼續提高基本利率,加大限制銀行貸款,或者提高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經濟發展勢必會陷入停滯。這也會再度阻礙世界經濟,對於其它國家而言,中國畢竟是最重要的增長動力。"

該報斷定:"胡錦濤在20國峰會上會針對歐巴馬採取強硬的路線,此外別無它法。而美國人卻不這樣看,責備人民幣匯價被人為地控制過低,強化了貿易不平衡。"

該報認為:"其實,兩個陣營必須更好地理解對方的處境,因為,在某種方式上今天的中國就像幾年前的美國一樣。從2004年起,美國被全球的存款和外匯儲備浪潮所淹沒,導致了過度的繁榮和金融危機。也就是說,歐巴馬知道胡錦濤所擔心的是什麼;中國人也知道,美國為何用美元淹沒世界。"

"儘管如此,漢城峰會至多是相互傾聽。各國的處境如今大不一樣,無法採取共同的行動。2009年的倫敦峰會還不同,那時,所有國家都同樣受到金融危機的威脅,同心協力讓世界經濟重回正軌。"

人民幣不需要與美元掛鉤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說,對於20國峰會致力於減少全球的貿易不平衡,有些經濟學家"吃驚地搖頭"。美國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家梅爾文•克洛斯(Melvyn Krauss)的看法與眾不同:"關鍵在於,國際收支表中經常項目赤字或盈餘並非不平衡。德國或中國的盈餘並不意味著對世界不利,非要予以糾正"。他因此認為,中國的人民幣與美元掛鉤是"不健康的","中國那樣強大的經濟不應將其貨幣與一個失敗的國家掛鉤。我們只是在同一個表面上的通貨緊縮作鬥爭,而中國卻在與通貨膨脹作鬥爭,這種貨幣掛鉤沒有意義。"

編譯:林泉

責編:謝菲

(以上內容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