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閉門庭審楊恆均案 澳外交官被拒旁聽

2021年5月27日

本周四(5月27日),澳籍華人作家楊恆均被中國起訴「間諜罪」一案在北京開始閉門庭審。澳洲驻华大使傅關漢被拒絕進入庭審現場。

Yang Hengjun, australischer Schriftsteller
圖片來源: Reuters/Twotter/Yanghengjun

(德國之聲中文網)現年56歲的澳洲籍华人作家楊恆均(筆名,真名楊軍),2019年1月在廣州機場被警方扣留,之後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2019年12月他遭到拘押,2020年8月被中國當局正式以「間諜罪」逮捕。2020年10月7日,北京市一家檢察署對楊軍以間諜罪向北京市一家中級法院提起公訴。本周四,楊恆均案在北京開始閉門庭審。

有關對楊恆均的控罪,北京方面幾乎沒有透露任何細節。澳洲外交部長佩恩(Marise Payne)本周四對中國處理此案的方式深表關切。2020年,楊恆均曾透過友人從獄中發表聲明,提及在被關押的兩年裡經歷了300多次審訊,受到無數次口頭污辱,同時堅稱自己是無辜的,「我會與律師繼續努力為我的權利奮斗,並捍衛我的清白。」

佩恩外長本周四對媒體表示,「"我們沒有看到對他的指控有任何解釋或證據」,她希望審判能夠 "透明",並允許領事官員進入。

但是,澳洲驻华大使傅關漢(Graham Fletcher)周四被拒絕進入楊恆均案的庭審現場,楊恆均親屬此前的申請也被拒絕。傅關漢在法庭外向媒體表示,「這令人深感遺憾、擔憂和不滿,」他還表示,"我們早就對這個案件感到擔憂,包括缺乏透明度,我們因此得出結論,這是一個任意拘留的例子。」

澳洲驻华大使傅關漢(Graham Fletcher)周四被拒絕進入楊恆均案庭審現場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周四的例行記者會上證實楊軍案當天開庭審理,法院將擇期宣判。他還稱,該案涉及國家秘密,「依法不公開審理,不安排旁聽,完全合法合理。中方堅決反對澳方無理干擾中方依法辦案,粗暴干涉中國司法主權,已向澳方提出嚴正交涉。「

政治動機?

國際特赦組織的中國負責人羅助華(Joshua Rosenzweig)認為,「楊恆均被起訴似乎是出於政治動機,源於他撰寫批評中國政府的文章,這種對其言論自由的攻擊實在令人發指。」他說,「楊恆均被中國政府以從事間諜工作的無理指控拘押,當局必須確保他的審判符合國際公正審判標準」,「除非中國政府能提供具體、可信且法庭可採納的證據,證明楊恆均犯有國際公認的罪行,否則必須撤銷所有的指控並立即釋放他。」羅助華還指出,「據報,楊恆均受到了數百次審問,並在不人道的條件下被關押,與律師的會面也受到嚴重限制。他面臨不公正的審判,其審理以閉門方式舉行。另外,他很有可能遭受酷刑和其他形式的虐待。」他認為,這一案子又一次證實了中國當局一貫用來對付批評政府者和人權活動人士的方式,包括隔絕關押、脅迫性訊問、秘密審判,以及在公然剝奪公正審判保障的情況下使用籠統的罪名指控他們。

據網上資料,楊恆均2000年在澳洲取得博士學位,並取得澳洲公民身份。此後他出版多部小說及紀實文學,並在網路上撰寫散文和時評。2000年前,他曾在北京外交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海南省人民政府、香港中資公司工作。1997年赴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從事國際戰略問題研究。2011年3月,楊恆均在訪華期間曾在廣州失蹤多日,被傳是因為當局懷疑他在「茉莉花革命」民主抗議活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被拘留。

中澳各層面關係惡化

楊恆均案目前的庭審正值中澳關係進一步惡化之際。澳洲國會2018年通過兩項反外國干預的法案,並將電信巨頭華為排除在其5G網路建設外。新冠疫情爆發後,澳洲呼吁對新冠源頭進行獨立調查。作為報復,北京方面逐步對澳洲多种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並基本停止了雙方的常規接觸。

 

中澳緊張關係中令人矚目的事件還包括,去年9月,《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駐華記者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和澳洲广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駐華記者比爾‧伯特爾斯(Bill Birtles)緊急離開中國。之前,兩人被中國國家安全官員「登門造訪」,他們先前都對澳洲籍華裔主播成蕾的案子進行了廣泛報導。2020年8月,當時在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擔任主持人的成蕾突然不再主持節目並失聯,中國當局之後宣佈她因涉嫌國家安全問題被「監視居住」。今年2月,中方正式以「非法或意圖提供國家機密給外國機構或個人」的罪名將她逮捕。

(據法新社等)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