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據路透社報導,58個國家的外長共同簽署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宣言。這份宣言譴責那些被加拿大外長馬克‧加諾(Marc Garneau)稱為不可接受的行為做法。
加諾在電話中表示,「讓人們同他們的家人分離,把他們當作討價還價的籌碼,這樣做既不合法也不道德」。他還表示,簽署共同宣言的嘗試和努力還是第一次。
簽署這項宣言的國家除了加拿大還包括美國、日本、英國、澳洲和欧盟幾乎所有成員國。
澳洲外长佩恩(Marise Payne)在一段影片聲明中表示:「任意拘留的做法違反國際法。」她說:「各國必須承擔起維護國際人權的義務和責任,這其中就包括在其管轄範圍內對外國人和持有雙重國籍人士人權的維護。」
作為澳洲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對於澳洲的農產品、礦產資源都有著巨大的需求量。但是這兩個經濟上十分具有互補性的國家卻一步步走到雙邊關係的低谷:政治上針鋒相對,經濟上「痛下狠手」。德國之聲為您梳理這其中的關鍵事件。
圖片來源: Colourbox/A. Mijatovic2015年中國和澳洲签署《中澳自貿協定》,同年12月開始生效,兩國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澳洲的乳製品、牛肉、海鮮、酒水等產品,以及煤、銅、鎳等礦產資源可以部分零關稅的低價格銷售到中國。圖為2016年時任澳總理特恩布爾(Malcom Turnbull)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上握手。彼時的雙邊關係即使稱不上親密,至少也是友好合作。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L. Zhang2017年的一起事件形成了中澳關係走向猜忌和對峙的轉折點:工黨參議員鄧森(Sam Dastyari)迫於壓力辭職。他被指控與一些中國商人過從甚密,其中包括據稱與中共有聯繫的商人黃向墨。此後澳媒體開始曝光中國試圖影響坎培拉政界的行為。當年內,特恩布爾總理就推出了一部旨在遏制外國干預的法律,對北京的防範之意十分明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Tsikas2018年,澳洲以国家安全為由,做出了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的決定。在美國總統川普对華發起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早已成為西方國家顧慮的對象,但澳洲则是美國的西方盟友中率先正式宣佈禁用華為的國家。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de Melo Moreira儘管政治領域的氣氛日益緊張,但是中澳之間在一段時間內仍然保持著密切的經貿關係。中國對於澳洲的矿產資源和農產品有著巨大的需求。但是一場從中國武漢席捲全球的疫情帶來了根本的轉變。坎培拉政府發出對新冠病毒源頭進行獨立調查的呼籲,徹底惹怒了北京。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在新冠疫情方面的爭議,再加上澳政界和智庫機構對新疆「再教育營」情況的調查披露,以及對香港民主法治遭到限制的批評,都使得坎培拉在北京眼中成為了「反華急先鋒」。據一名中國官員透露,中國駐澳大使館甚至有一份文件還列舉了14項澳政府引起中國不滿的行為。
圖片來源: AFP/G. Baker2020年9月,中國外交部證實,前央視主持人、澳籍華裔女記者成蕾已經因為「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而接受調查。隨後兩名澳洲驻华記者——澳洲广播公司ABC的駐華記者比爾‧伯特斯(Bill Birtles)和《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的記者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在北京被中國國安人員約談。據稱,約談內容與成蕾案件有關。兩人於9月7日緊急撤離中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其推特賬戶上發布了一張由中國藝術家付昱(網名為「烏合麒麟」)創作的諷刺畫而陷入外交爭端。畫中描繪了一名澳洲士兵用刀子抵住一個阿富汗兒童的脖子。趙立堅以此來諷刺澳洲特种部隊在阿富汗殺害平民的事件。推文發布後,澳洲总理莫里森立刻發表講話,要求趙立堅撤下圖片,並要求中國政府道歉。北京方面並未道歉,反而還諷刺坎培拉政府更應該為其士兵在阿富汗犯下戰爭罪行而「感到恥辱」。
圖片來源: Twitter/Lijian Zhao就在趙立堅推文風波發生之前,中國商務部剛剛宣佈對澳洲葡萄酒開征反傾銷稅,稅率最高達212%。此外,澳洲大麥和牛肉等產品也成為北京懲罰性關稅的受害者。由於中國是澳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澳洲出口產品原本有大約三分之一銷往中國。坎培拉政府已經表示要把關稅案告到WTO,但是這些制裁對相關產業構成沉重的打擊,已經是難以改變的事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L. Coch 加拿大官員:宣言有助於向中國施壓
加拿大外長加諾表示,這一聲明不針對任何國家。簽署宣言的目的只是為了向那些拘留外國人的國家以及有可能實施這種做法的國家施加更多的外交壓力。
但是一名加拿大官員表示,這項倡議是由於對中國、伊朗、俄羅斯和北韓等國家拘押外國人的擔憂而提出的。
加拿大一名官員認為,這項宣言可能有助於對中國施加壓力。這名不願透露身份和姓名的官員說:「我們想讓他們感覺有點不舒服。我們向讓他們知道,很多國家都認為他們這種做法是不可接受的。希望隨著事件的推移,宣言有助於改變那些行為。」
中國使館: 向中方施壓完全是徒勞的
2月16日,中國駐加拿大使館在其官方網頁上發表答記者問。文章中稱, 「加拿大拉攏一些國家發表所謂反對『任意拘押』宣言,並刻意安排有關人員在「宣言」啟動儀式上誣稱中方「任意拘押」加公民康明凱、邁克爾,這完全是混淆是非、別有用心」。
2018年12月10日,一些華人在加拿大法院門前舉行抗議活動,要求釋放孟晚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Bin 文章稱孟晚舟事件是「徹頭徹尾的政治事件」,「加方一方面標榜自己『堅持法治』、『反對任意拘押』,另一方面卻充當美方幫兇任意拘押中國公民,企圖把孟晚舟用作美方打壓中國企業的籌碼。這種賊喊捉賊的行徑是何等的虛偽和卑鄙!」
文章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加方企圖搞『麥克風外交』、在國際上拉幫結伙向中方施壓完全是徒勞的,只能是死路一條 」。
「人質外交」
2018年加拿大警方根據應美國政府司法互助要求逮捕在溫哥華轉機的中國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此後北京方面拘留了兩名加拿大人。自此兩國間矛盾不斷。加拿大官方稱中國在搞「人質外交」,而北京方面則堅稱兩起案件之間並無任何關聯和可比性。
上周,美國國務院呼籲中國釋放仍被關押的兩名加拿大人並駁斥中國對美國「使用脅迫方式作為政治工具」的指責。
澳籍記者成蕾被捕,被控洩漏中國國家機密。圖片來源: Australia's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Australia Global Alumni/AFP 另外,澳洲籍華裔主播成蕾在中國被拘留6個月後,於今年2月初被中國司法部門以「非法或意圖提供國家機密給外國機構或個人」逮捕。澳洲方面認為,成蕾在中國遭逮捕是中國官方針對澳洲使用的「人質外交」。
去年12月,英國議會外交委員會呼籲倫敦政府將伊朗列為「任意拘押外國人」作為人質的國家。
同時具有英國和伊朗護照的救援組織成員扎哈裡雷克裡夫(Nazanin Zaghari-Ratcliffe)2016年在伊朗遭伊斯蘭革命衛隊逮捕。之後她被控「涉嫌密謀推翻伊朗政權」被判入獄5年。2019年3月,英國外交部授予扎哈裡雷克裡夫外交保護,使該案件被提升為兩國政府之間的爭端。
簽署共同宣言的倡議由加拿大前外長商鵬飛(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提出。他表示,各國協力合作有助於更好地關注那些被拘押者。
洪沙/樂然 (路透社)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