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德大使共敘「中國問題」

2012年9月17日

在德國科隆最近舉辦的一次商務論壇上。中德兩國大使公開就一些棘手的問題互相表達了看法。令許多與會者驚喜的是,這並不是一場充斥著外交辭令的對話。

Chinafest Köln deutsche China-Botschafer Michael Schaefer Ort: Köln Datum: 15.09.2012 Fotograf: Zhu Wei (DW/Chinesisch)
Chinafest Köln 2012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德大使9月15日在"2012年第二屆中國商務與投資論壇"上直接關注的第一個話題就是中國經濟時下所面臨的困境。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發展放緩的趨勢仍在持續。官方公佈的生產工業晴雨表-採購經理指數(PMI)於八月跌破至50%的分水嶺以下,顯示中國製造業經濟出現萎縮,並創下九個月以來的新低。同時,在中國經濟總量中佔有大幅比重的出口額沒能實現預期中的增長。8月份的出口增速低於預期的同時,進口也呈現出負增長的趨勢。這也意味著北京的政策層正面臨內需疲軟和全球經濟前景黯淡的雙重挑戰。

對此,中國新任駐德大使史明德表現出了比較樂觀的態度,認為中國接下來5年的經濟增速仍然會維持在7%到8%的水準。他指出:雖然中國在過去的30年中幾乎一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但從長遠來看,無法再保持這一速度,因為經濟的絕對基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中國目前需要面對諸多棘手的問題,包括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中國政府現在更願意看到一種低增長、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模式。

Chi 170912 Botschafter Duett - MP3-Mon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多極世界格局下的中歐關係

另外,國際形勢的變化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作用。史明德指出,歐洲和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近來,兩者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大幅度下降,中國政府對此表示極大關注和擔憂。但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最大憂患來自國外呢?史明德說:"中國經濟發展在過去30年中主要依賴出口。由於我們現在和境外的貿易夥伴之間存在越來越多的困難。我們被迫必須促進國內需求的增長。這也就意味著要注重中國內陸以及西部地區的發展。"

但從歐洲的角度來看,歐洲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依靠中國的經濟發展。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Michael Schaefer)坦言,人們在過去的5、6年中意識到,世界上少數幾個經濟大國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已經深入到何種程度。在這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和歐洲的關係。施明賢指出:"特別是在2008年到2009年,由美國製造的經濟金融危機中,我們歐洲,尤其是德國的企業特別能夠從中國市場中受益。我甚至可以認為,能夠讓許多德國企業保住本土就業崗位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成功的開發了中國市場,可以填補歐洲市場疲軟所造成的一些空白。"

而有許多理由可以讓人相信,這一趨勢在未來的時間裡仍然可以持續。從2007年開始就擔任駐華大使的施明賢提醒人們不應忘記,現在的中國,每5個人中才只有1個人可以說是真正擁有購買力。這也就有理由讓他相信,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無限大"。中歐雙方企業在其中的機遇也是"無限大"。中國和歐洲可以說是必需風雨同舟。對於施明賢來說,這同時也意味著歐美一統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生活的世界早已經不再是一個以美歐為主導的雙極世界。我們正在進入到一種全新的世界格局中。這是一種多極的世界格局。中國、美國以及其他一些新興國家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好朋友之間的相互批評

好朋友之間應該報喜也報憂。而中歐的關係能夠承受的住相互之間的批評嗎?目前令剛剛上任一個月的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最感到擔憂的就是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多家太陽能廠商展開反傾銷調查。同樣,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也認為:在世界各國經濟往來緊密的今天,正面衝突已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僅僅是在歐洲的中國企業需要面臨重重問題,在中國投資的歐洲企業也是一樣。比如在參與公共項目招標方面,德國企業經常感覺受排擠。另外,德國企業在市場準入,以及強迫轉讓技術方面的抱怨也一直是中德兩國領導人會晤時的重要議題。施明賢相信,無論怎樣,中德在相關問題上如果採取衝突態度,對兩方都沒有好處。對話和商討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因為"這樣的一場衝突中沒有勝者。"

另外一個困擾這兩個好朋友之間關係的就是中國在歐洲的形象。施明賢認為這是許多人心中的一個傷口。在這位德國大使看來,雖然中國在德國的形象很多時候都能夠得到正確的表達,但仍然有許多偏見和錯誤的評判決定著中國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形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許多偏見是建立在無知、訊息不完整或缺乏訊息的基礎上。很多歐洲人在親身拜訪過中國後,對它會有一種完全不同的看法。但施明賢也強調,這不意味著中國在光鮮閃爍的背後沒有另一面。施明賢"非常支持中德雙方的批判性報導。但也希望相關報導能夠做到公平。公平的報導意味著光明和黑暗的一面都要報導。如果媒體單獨關注一個事件,也必須關注這個事件所處的大環境。這是一家媒體無法做到的,但這是整個公眾輿論能夠做到的事情。"

施明賢坦言,他對2008年期間德國媒體的對華報導曾感到非常不滿。但在過去的一年半裡,中國在德國媒體裡的整體形象已經趨於平衡。

而德國媒體目前最關注的中國話題恐怕就要算中共18大領導人換屆的問題。對此,兩位主掌中德關係發展的外交官都擺出了非常輕鬆的姿態。史明德指出,雖然現在媒體報導中的各種傳言沸騰,但中國下一屆領導人的人選在5年前就已經確定。當有人追問究竟誰是中共下一屆領導人時,坐在旁邊的德國大使施明賢趕來解圍,稱:"一會兒我可以私下裡告訴你。"

作者:任琛

責編:張筠青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