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日口水戰繼續升溫

2014年1月18日

中日雙方就參拜靖國神社的口水戰打響後,雙方大使繼續在世界各國媒體上進行筆戰。據日方官員介紹,中國已在40個國家發表了文章,已回復其中部分文章的日本計劃回應更多。

Japan weist festgenommene chinesische Aktivisten aus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本駐美國大使最新一槍在周五(1月17日)放出,他指責中國通過一場全球性煽動宣傳運動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塑造成一個崇拜日本過去軍國主義的形象。"大多數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應該擔心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國。" 日本駐美大使佐佐江在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上寫道。

佐佐江補充道:"對亞太地區安全和平真正造成威脅的並不是安倍的靖國參拜靖國神社一事,而是中國空前的加強軍備的行為及其對鄰國的軍事壓力"。

針鋒相對的評論性文章見諸世界各大媒體報端,而且文章數量在不斷增多。兩國紛紛指責對方近來採取的行動:中國宣佈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日本首相安倍參拜供奉有二戰戰犯的靖國神社。

唇槍舌劍 互不示弱

中國外交官尤其直言不諱。該國大使們密集發聲批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駐瓦努阿圖大使謝波華認為此舉是"對世界和平和人類良知的粗暴踐踏";中國駐澳洲大使馬朝旭在《澳洲人报》發表署名文章表示"安倍的行為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中國駐德國史明德將安倍此舉與"給希特勒的墳墓獻花圈"相比較。

2006年以來首位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圖片來源: Reuters

標題最吸引眼球的筆戰出現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中日駐英大使先後發表文章互將對方國家比喻成《哈利‧波特》小說中的反面人物"伏地魔"。除了爭取世界各國的認同,這些文章也旨在安撫國內民族主義者的情緒。

歷史淵源

中日雙方的彼此仇視情緒來源於20世紀上半葉日本對中國的佔領及其在此期間的大量殘忍惡行。2012年日本宣佈將部分中日東中國海主權有爭議島嶼國有化,兩國關係進一步緊張升級。此舉觸動了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神經,中國將日本的這一決定視為改變現狀和增加軍事監控的手段。日本則拒絕承認有關這些島嶼的領土爭端的存在。

《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不幸躺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kpa

雙方安全力量迄今為止一直避免在日本稱尖閣列島、中國稱釣魚島的島嶼附近發生正面衝突,因此戰爭應該不會很快發生。因為戰爭將對兩國緊密相連的經濟造成毀滅性的後果。但是雙方目前都在認真應對口水戰。

據日方官員介紹,中國已在40個國家發表了文章,中國目前僅回復了其中約四分之一,但計劃回應更多文章。

"將日本置於防守位置"

中國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激烈反應表明,中國人對日本過去的罪行及其如今的態度極其敏感。紐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亞洲項目高級研究員斯考夫(Jim Schoff)表示,中國利用了安倍提供的機會將日本置於防守的位置。

中日島嶼爭端使兩國關係不斷惡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宣佈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後,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中國的行為加深了外界對其強調領土主權而採取高壓手段的擔心,華盛頓也對此進行激烈指責。

上周,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譴責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是"危險的頂禮膜拜",已對地區安全和經濟繁榮構成威脅。

來源:美聯社 編譯:安靜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