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緊張,誰之過?
2004年10月24日廣告
「甲午戰爭失敗後,深受屈辱的中國人一直沒有恢復過來。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這一事件仍然影響著中日關係。與日本佔領軍的鬥爭是中國民族主義復興的發動機,而民族主義的首要目的是重建國家統一。從此,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打敗日本做出貢獻的自豪感一直受到統治者的精心維護,只要形勢需要,就巧妙加以利用,例如與東京談判陷入困境的時候,或者日本威脅要停止給予中國發展援助時,中國就以此作為對日本的回答。
不過,這種民族主義的作用是有限的,中國和日本長期以來都不具備能使自己在爭奪亞洲領導地位的鬥爭中成為直接競爭對手的必要手段,只是冷戰結束才給中日兩國創造了直接對抗的前提條件。
正因為日本在經濟上受創,所以更為迫切地爭取在亞洲發揮政治作用,而經濟以兩位數增長的中國也試圖在地區棋盤上奪回自己的中心地位,不想讓東京破壞自己的計劃。面對內部社會不斷增多的抗爭活動,北京認為,喚醒民族情感為消除一部分人民的失望情緒提供了理想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