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柳暗花明: 開放市場與平等貿易
2019年4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周二,中國與歐盟在峰會上達成共識,將加強雙邊貿易關係,並共同努力為外國投資者開放中國市場。
一個月前,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歐盟委員會批評北京的貿易措施不公平,並為北京貼上「系統性對手」的標籤。
延伸閱讀: 歐中鋒會: 歐盟立場漸趨強硬
峰會看點
在談判的最後關頭,北京與布魯塞爾達成協議,簽訂了七頁的聯合聲明,同意以下事項:
- 歐盟見證中國開放其經濟,借用歐盟的措辭,便是致力於邁向更加「廣泛」與「非歧視」的市場準入。
- 針對交出智慧財產權以交換市場準入許可的方面,雙方同意不得強制轉讓技術。
- 雙方將在中歐世貿組織改革聯合工作組已建立之工作基礎上,加緊旨在加強產業補貼國際規則的討論。
歐洲企業的「平等待遇」
新華社報導,在回答關於市場準入的提問時,李克強指出,中歐雙方一致同意打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雙方都應採取非歧視原則對待對方企業。
該報導引述李克強說,中國在今年6月將進一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採取「非禁即入」原則,為中外資企業提供一視同仁的服務和便利。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盛贊中國簽署聯合聲明是「突破」, 特別是北京承諾加強對產業補貼的規定。
圖斯克說:「這是一個突破。 這是中國首次同意就關鍵的世貿組織改革同歐盟進行合作。 」
對中國影響力的擔憂
歐盟越來越擔心中國國有企業收購歐洲的關鍵資產,中國卻沒有相對開放其市場。
歐盟和美國的政客和企業批評中國強迫外國公司交出智慧財產權, 作為打進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交換條件。
北京多次向外國公司和投資者承諾開放其經濟, 但批評人士表示, 中國並沒有付出太多心思兌現承諾。
美國現在與中國打貿易戰的同時,也像歐盟施壓,要求他們挺身對抗中國。 最顯著的例子是,鑑於華為與中國情報機構的聯繫,美國希望歐盟禁用華為的產品。
高風險談判: 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歐盟與中國之間的雙向貿易額每年在 5, 750億歐元 (合 6, 480億美元) 左右。 這對歐盟來說也事關重大, 因為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 只是在美國之後才進入歐盟。
接下來會發生的事: 李總理將前往克羅埃西亞, 參加周四和周五在克羅埃西亞舉行的另一個歐洲峰會, 舉行所謂的「16+1峰會」。 這次會議給了中歐和東歐國家單獨與北京會晤的機會, 此舉招致了其他歐洲國家的批評,認為有分化歐盟之嫌。
羅法/楊威廉(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