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泰將互免簽證 泰國熱會再來?

2024年1月28日

1月28日,中泰兩國外長在泰國曼谷簽署互免簽證協定,該協定將從3月1日起生效。中國外長王毅還盛贊「中泰一家親」。疫情前的2019年,近1100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到泰國旅遊,但在去年,到泰國的中國遊客只有352萬人次。

抵達曼谷的首批中國遊客受到了泰國總理塞塔的親自迎接。
去年9月25日是泰國對中國遊客實行入境免簽的第一天。抵達曼谷的首批中國遊客受到了泰國總理塞塔的親自迎接。圖片來源: Sakchai Lalit/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中國央視新聞消息,中泰兩國政府1月28日在曼谷舉行關於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的協定簽約儀式。該協定將從2024年3月1日起生效。

法新社報導說,正在訪問泰國的中國外長王毅1月28日當天與泰國副總理兼外長班比(Parnpree Bahiddha-Nukara)分別代表中泰兩國簽署互免簽證的協議。儘管中泰兩國周日並未公佈簽證安排的具體細節,但本月早些時候,泰國官員曾表示,該協議將允許持有效護照的兩國公民免簽證入境對方國家並停留最長30日。

今非昔比

在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前的2019年,泰國接待了創紀錄的3900萬人次外國遊客。中國是當年泰國最大的旅遊客源國,共有近1100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到泰國旅遊,佔其海外遊客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按照當時的規定,中國遊客入境泰國需提前辦理電子落地簽證。

為促進疫情後的旅遊業復甦,去年9月13日,泰國總理賽塔‧他威信宣佈,自2023年9月25日至2024年2月29日期間,中國公民持護照和旅行證入境泰國可以免簽,停留不超過30天。

據泰國國家旅遊局稱,泰國自2023年9月25日起對中國遊客實施為期約5個月的免簽政策後,中國遊客人數有明顯增長。在該政策實施之前,泰國日均中國遊客基本為8000-9000人次。2023年9-12月,泰國的中國遊客人數累計130.78萬人次,日均超過1萬人次。不過,整體而言,赴泰國的中國遊客人次遠未達到泰國方面的預期。泰國旅遊與體育部長素達萬今年1月初表示,泰國去年接待超過2800萬人次的外國遊客,五大遊客來源國是馬來西亞(456萬人次)、中國(352萬人次)、韓國(166萬人次)、印度(162萬人次)和俄羅斯(148萬人次)。

旅遊業是泰國的主要收入來源圖片來源: Anusak Laowilas/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旅遊業是泰國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去年有關有遊客在泰國遭到綁架,並被販賣至邊境地區從事詐騙活動的傳言讓泰國復甦旅遊業的努力倍受打擊。泰國旅行社聯合會主席曾表示,社媒上的負面傳言是造成遊客人數下滑的原因之一,並強調這些犯罪事件並不是在泰國發生的。去年年初,泰國駐華使館發表聲明,向遊客保證有關當局將 "採取措施確保遊客安全"。不過,去年10月3日,曼谷知名購物中心暹羅百麗宮發生槍擊案,導致一名中國遊客喪生。該事件也影響了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形象。

除安全考慮外,新冠疫情後廉價航班的短缺,以及中國經濟放緩也是泰國不再像以往那樣受到中國遊客青睞的重要原因。

從去年12月1日起,中國對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等六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但泰國沒有包含在內。泰國總理賽塔領導的政府因此在國內招致批評。今年1月2日,賽塔就在首都曼谷宣佈,泰國將自2024年3月1日起對中國公民實施永久免簽政策。

王毅:中泰一家親

泰國政府2024年的目標是接待3500萬名外國遊客。泰旅局預計,2024年全年赴泰外國遊客人數排名前5的依次是中國、馬來西亞、印度、俄羅斯及韓國,其中來自中國的遊客預期人次為800萬。據泰旅局提供的最新旅遊數據:2024年1月1日-25日,外國遊客赴泰國達到241.9萬人次,其中,中國赴泰遊客約為38萬人次。

據中國外交部1月28日發布的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曼谷同泰國副總理兼外長班比舉行年度磋商。王毅表示,中泰一家親,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該聲明提出「中方願以構建更為穩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的中泰命運共同體為主線,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賦予兩國關係新的時代內涵」。聲明還提到,"加強執法安全合作,採取切實措施保障雙方遊客安全,共同打擊網賭電詐等跨國犯罪,維護地區國家安全穩定。"

中國一段時間來也在通過一系列放寬外籍人員簽證措施促進旅遊業及國際商貿合作等。截至目前,中國已與超過20個國家實現全面互免簽證。1月25日,中國宣佈和新加坡簽署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協定,從今年2月9日起,中國和新加坡雙方持普通護照人員可免簽入境對方國家停留不超過30日。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