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烏領袖通話 美國:促和效果有待觀察

2023年4月27日

習近平26日同澤倫斯基通話後,美國、歐盟紛紛做出回應,他們分別說了什麼?為何有專家表示,這場中烏對談很可能「無望成功」,對促和的效果「貢獻不大」?

習近平與澤連斯基通話過後,有分析人士向美聯社點評道:「中方仍是親俄羅斯的。我不會預期這對結束戰爭有多大意義。」
習近平與澤連斯基通話過後,有分析人士向美聯社點評道:「中方仍是親俄羅斯的。我不會預期這對結束戰爭有多大意義。」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俄烏戰爭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三(4月26日)首次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通話,美國白宮、歐盟都對此表示樂見,但美國認為,其促和的效果仍有待觀察;後者則稱,這是北京早該做出的行動。

「我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白宮國安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26日回應中烏通話時表示:「然而,這是否會引起某種有意義的和平行動或計劃,我認為我們現在還無從得知。」

柯比說,美國先前就不斷強調,「對習主席和中國官員來說,考慮到烏克蘭遭俄國非法入侵的觀點是很重要的。」但他重申,除非有烏克蘭人民和澤倫斯基總統個人的參與及支持,否則任何和平計劃都不會是「持久及可信賴的」。

柯比還補充道,白宮對此通話事先並不知情,但也沒有預期美方會提前得知。

歐盟官員也對中烏通話表達歡迎,認為這是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所應擔起的責任,也是北京「早該邁出」的重要一步。

法新社報導,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博雷爾(Josep Borrell)在出訪哥倫比亞期間對此發表評論:「中國與烏克蘭的會談非常重要。我很高興他們能有這次的談話,我希望這是中國發揮作用並說服俄羅斯停止侵略的第一步。」

但博雷爾也補充道,人人都想要和平,烏克蘭更是需要並試圖尋求和平的那一方,「但人們應明白,這必須是一個公正、一個承認烏克蘭人民權利的和平」。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本月初出訪中國,6日敦促習近平利用其影響力與俄羅斯溝通、協助止戰。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picture alliance

據法新社報導,對於習近平26日與澤倫斯基通電話,法國總統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法國鼓勵所有有助於解決衝突的,符合基輔根本利益和國際法的對話。該官員強調,這是馬克宏總統本月早些時候訪問中國時發出的訊息。

俄羅斯外交部26日也表示,「注意到中國願意為建立談判進程做出努力」,並指責「烏克蘭當局及其西方思想家已表明他們有能力破壞任何和平倡議」。

習近平說了什麼?專家怎麼看?

新華社週三(26日)報導,習近平在通話中「感謝烏方去年為中國公民撤離提供大力協助」,並表示「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烏關係的政治基礎」。他提到,中方發佈了立場文件,強調「對話談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核子大戰沒有贏家」。

習近平用「烏克蘭危機」代指俄羅斯侵烏戰爭,強調中方核心立場就是勸和促談。 「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習近平說:「中國既不會隔岸觀火,也不會拱火澆油,更不干趁機牟利的事……所作所為光明正大。」

此外,習近平說,中方將派歐亞事務特別代表赴烏克蘭訪問,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各方進行深入溝通。澤倫斯基辦公室也表示,該通話「時間很長、涵蓋了很多內容」,並宣佈任命烏克蘭駐中國大使。

然而,中國分析人士對和平的前景仍抱持懷疑。

美聯社報導,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政治學教授馬丁(Kimberly Marten,音譯)認為,此通話雖然稍微平衡了中國在俄烏戰爭上的親俄立場,但除非未披露的通話細節顯示出不同的情況,否則和平一事很可能「無望成功」。

馬丁告訴美聯社:「中方仍是親俄羅斯的。我不會預期這對結束戰爭有多大意義。」她指出,中國的聲明沒有要求俄羅斯離開侵佔的地區,也沒有把俄羅斯視為「侵略者」,並仍稱俄烏戰事為「危機」而非「戰爭」。

哥倫比亞大學維澤赫德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維什尼克(Elizabeth Wishnick)也表示,中國關於這一呼籲的聲明中「沒有提到俄羅斯撤軍」。她說:「在我看來,這不太可能對結束戰爭有任何重大貢獻,而戰事的結束很可能將交由戰場(的勝負)決定。」

通話的條件和時機成熟?

這次電話交談是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發動全面侵烏戰爭以來,習近平首次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他們上一次通話是在2022年1月。雙方當時慶祝了兩國建交30周年。根據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到2019年,中國已成為烏克蘭最大的貿易夥伴以及大麥和鐵礦石的最大進口國,烏克蘭還是中國最大的玉米供應國和第二大武器供應國

俄烏戰爭以來,澤倫斯基一直尋求與習近平通話。今年3月底,澤倫斯基在接受美聯社專訪時還喊話習近平,希望他能訪問烏克蘭。4月初,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訪問北京後曾表示,習近平告訴她,他願意在"條件和時機成熟時"與澤倫斯基對話。

就在最近幾日,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的一番言論剛在西方引起廣泛撻伐。4月21日,盧沙野在訪談中表示,"克裡米亞一開始就是俄羅斯的","如果依照國際法,前蘇聯國家並沒有有效地位"。波羅的海三國立即表達抗議。中國外交部3天後與盧沙野的爭議言論做了切割。

中國網友的反應

在新浪微博央視有關習近平與澤倫斯基通話的報導下,網民留言大讚「大國擔當」,「大國風範」。

在澤倫斯基有關和習近平進行了「很長並且很有意義」的電話交談的推文下,有人對中國是否能夠扮演建設性角色表示懷疑,也有人寫道:「這是中國向世界證明他們確實相信能與自由的西方國家和平合作與共存,並且能夠以符合新責任的方式行事的機會」。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