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戰正熱 東協盼重啟區域整合談判
2019年6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東南亞國協(ASEAN)從周六開始召開為期兩天的峰會,針對經濟合作進行討論。會員國領導人們在周日的曼谷峰會上同意開展經濟與安全方面的合作,以對抗中美關係緊張下日益嚴峻的亞洲政局。
泰國總理巴育 (Prayuth Chan-ocha)作為第34屆的東協峰會主席在記者會上說,在中美兩國貿易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需要在經濟上更加團結,提高議價能力。他說,區域全面夥伴經濟貿易協議(RCEP)這個自由貿易區將會囊括6.5億的人口,如果整合成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經濟體。
菲律賓通訊部長安達納(Martin M Andanar)說,菲律賓也希望盡快完成區域整合,認為自由貿易必定能為區域經濟帶來好處,但是也承認東南亞經濟已經因為中美相爭而顯現疲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今年新加坡的經濟有些許放緩,認為東協各國必定要有經濟多少會受到一些中美貿易戰的影響的心理準備。
與此同時,印度方面卻對中國的提案有所遲疑,擔憂中國的產品會對該國的消費市場形成龐大衝擊。澳洲和新西蘭則是提出一些與勞工保障和環境措施有關的目標。
中美相爭 冷落東協
從川普当上美國總統以來,在東協所傾注的心力就變少了。比如,川普认為泛太平洋合作協議(TPP)會對美國的就業機會造成傷害,於是便退出了協議。從那之後,中國就想要擴大在該區域的影響力。比如,中國在2016年就開啟了與16個周邊國家關於區域全面夥伴經濟貿易協議(RCEP)的談判,以期概括全球將近45%的人口、整合將近三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該提案不僅涵蓋東協全部10個會員國,還會加入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澳洲、纽西兰等亞太區域的經濟體。然而,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相關討論便陷入停擺。
海權與人權
此次的東協峰會也稍微碰觸到的南中國海的主權議題、羅興亞人的難民問題、以及海洋塑膠垃圾的污染問題。周日的一份聲明指出,原本預定2021年前完成的南中國海的行動準則很可能提早到今年以內完成。
人權團體呼籲東協各國重新評估將羅興亞穆斯林遣返回緬甸的計劃,擔憂被遣返者可能會遭遇到歧視或刑罰。東協朗讀一份聲明作為回應,表示「支持緬甸政府用安全、有尊嚴的方式促進人員自願回到緬甸」,顯得力道薄弱。因為東協地區的歷史複雜,因此東協建立五十年以來都僅依靠共識運行,也十分避免涉入會員國的國內政治問題。這使得在人權問題上東協的聲明顯得隔靴搔癢。
羅法/楊威廉(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