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美共同對抗氣候轉變

2013年6月12日

上周末,中美雙方在對抗氣候變化問題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就逐步削減溫室氣體"氫氟碳化合物"達成協議。不過被稱為"突破"的這項協議並不能長期緩解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d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walk the grounds at The Annenberg Retreat at Sunnylands in Rancho Mirage, California June 8, 2013 The two-day talks at a desert retreat near Palm Springs, California, was meant to be an opportunity for Obama and Xi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 Chinese and U.S. officials have said, and to inject some warmth into often chilly relations while setting the stage for better cooperation.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談就逐步削減生產和使用氫氟碳化合物(HFCs)達成了共識。氫氟碳化合物被廣泛用於空調或冰箱等設備,被認為會加強溫室效應。

目前氫氟碳化合物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比例不到2%,但是其增速率高達每年至9%。

白宮表示,如果氫氟碳化物可以全球性的逐步減少,可能會在2050年之前削減約相當於900億噸的二氧化碳,這等同於兩年內全球範圍內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

有分析人士曾發出擔憂,認為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繼續會加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隔閡,在碳排放量的責任方面出現更多分歧。環保團體以及一些美國和全球各地的政治決策者紛紛表示,在聯合國力求在2015年前促成取代"京都議定書"全球性條約的艱苦背景下,這份削減氫氟碳化合物的協議無疑提供了新的動力。

氫氟碳化合物被廣泛用於空調或冰箱等設備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希望之光

一位熟悉氣候談判的官員表示,這項協議是一個政治上的突破,但氣候變化上達成一個全球性的協議的前進道路依然漫長。

這位官員說,中美在上周末達成的協議為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注入了樂觀情緒。他還補充說,該協議代表了一個例證,即如果兩個大國一起努力可以取得何種成績。

專家表示,這項旨在減少氫氟碳化合物的協議將利用"蒙特利爾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的體制,該議定書被認為是一個成功的全球氣候條約。調查氣候問題機構中的國際環境政策顧問馬克‧羅伯茨(Mark Roberts)表示:"這是最大、最快、最有效的、可能在短期內緩和氣候變化的方法。"二氧化碳是最普遍的,持續時間最長的溫室氣體。而氫氟碳化合物卻不同,它存留短暫,並且應用範圍相對較小,這些特性使得氫氟碳化合物的問題更容易得到解決。

"蒙特利爾議定書"在1987年得到簽訂,被認為是一個成功的全球氣候條約。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蒙特利爾議定書"也給富裕的國家和貧窮的國家設立了不同的時間表,逐步淘汰一些關鍵類別的化學物質氣體,並且給貧窮的國家以財政支持,鼓勵其使用替代品。目前已經淘汰了約100種危險化學品的使用。

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首次提出了在2009年提出了對《蒙特利爾議定書》的一份修正案,建議逐步淘汰氫氟碳化合物。不過中國、印度和巴西反對這一計劃,認為氫氟碳化合物的問題應該在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中得到解決。

美國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IGSD)負責人茲萊克(Durwood Zaelke)表示,聯合國建立全球氣候條約需要額外得到外交行動的支援,比如像這種美中之間簽訂的協議。

"這是爭取同步緩解氣候問題的開始。"他還補充說,這樣的協議緩解了聯合國氣候談判的壓力,並開啟了其他解決方式的大門。

茲萊克說,氫氟碳化合物協議立即給多邊進程"建立了樂觀情緒",為一些在大氣中滯留短暫的溫室氣體,比如解決黑碳、爐灶和柴油發動機排放的煙塵等等的環保條約鋪平道路。

一些與氣候談判相關的人士已經表示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這些類型的協議。

今年四月,美國和中國成立了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組,而在7月8日至12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五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之前,該小組會提出一些新的建議。

本月24日,各國外交官也將在在曼谷相聚,參加為期一周的關於"蒙特利爾議定書"的會議。屆時,中美之間的這項逐步淘汰氫氟碳化物的協議可能會得到正式談判。

資料來源:路透社                編譯:文木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