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和中國防長董軍週二(4月16日)透過視訊通話,這不僅是兩人首度談話,也是18個月以來,美中兩國軍方領袖第一次有實質交流,全程有1個多小時。
據美國國防部聲明,雙方討論了美中防務關係和區域、全球安全議題。奧斯汀提到「保持軍方對軍方溝通管道暢通」的重要性,並強調「尊重國際法保障的公海航行自由,特別是在南海」。他也再次表明,只要是在國際法容許範圍內,美國會繼續安全且負責任地展開飛行、航行等行動。
此外,兩人還討論到俄烏戰爭、北韓等議題;台海兩岸方面,美方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提及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
中方聲明則寫道,「中美兩國元首致力於推動雙邊關係穩下來、好起來」,而兩軍是「兩國關係發展的穩定基石」。董軍說,應秉持「以和為貴,以穩為重,以信為本」等原則,發展「不衝突不對抗」以及「務實合作、逐步積累互信」的中美兩軍關係。
針對南海,董軍稱「形勢總體穩定」,而美方應該「認清中方堅定立場,切實以實際行動維護區域和平,與中美兩國兩軍關係穩定」;關於台灣 ,他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國的核心利益絕不容受損」,且中國軍方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在縱容支持」絕不會聽之任之。
美中兩國領導人周三在加州三藩市舉行了會晤。在會晤前一次又一次的情況通報會中,白宮官員試圖降低人們的期望,不要指望三藩市會晤可以像以往這類峰會那樣產生什麼具體承諾。從雙方在峰會結束後的通報中也可以看出,會晤成果僅包括美中兩國合作打擊毒品和恢復兩國軍方高層交流等為數不多的內容。會晤結束的當晚,習近平出席了一場美國商界巨頭雲集的商界晚宴。 圖片來源: Xie Huanchi/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1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三藩市展開他六年來的首次訪美之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以及加州州長紐森夫婦前往機場迎接。三藩市拜習會舉行前,美國政府一名高階官員曾表示:「激烈的競爭需要激烈的外交來管理緊張局勢,防止競爭演變為衝突或對抗。」在這場高層外交成形前,為了重建美中外交通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氣候特使克裡都曾前往北京訪問。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過三場會晤。
圖片來源: Xie Huanchi/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上午11點,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三藩市以南的費羅麗莊園(Filoli Estate)舉行會晤。雙方與會代表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裡;中共政治局常委兼中辦主任蔡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兼外長王毅、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等。正式會晤持續兩個多小時。工作午餐餐後拜登和習近平在費羅麗莊園散步交談。
圖片來源: Doug Mill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為了舉辦APEC峰會,三藩市展開了城市「大掃除」,街頭垃圾和大量流浪漢統統都被「移走」。加州州長紐森甚至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直言不諱地承認,「清理這個地方,只是因為所有那些高級別的領導人都要來」。這一表述引發了大量批評之聲。很多人批評紐森比起為住在三藩市每天納稅的美國人民改善生活環境,給中方領導人留下深刻印象更為重要。在中國社群網站上,大量網民則是忙著調侃「三藩市爭創衞生文明城市」。
圖片來源: J. Matt/ZUMAPRESS/picture alliance 拜登在會晤前的開場白中強調,面對面的溝通無可替代,「美中之間的競爭不能走向衝突」。他說過去與習近平的會面「坦誠、直接和有益」。習近平則說:「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他說:「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我們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
圖片來源: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AP/picture alliance 美中元首加州峰會的舉行地選在斐洛裡莊園(Filoli Estate)。斐洛裡莊園位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以南約40公里。莊園由美國建築大師威利斯‧波克(Willis Polk)設計,建造於1915-1917年。原為金礦主和水務公司總裁威廉‧伯恩二世(William Bowers Bourn II)夫婦。伯恩二世一直遵循人生格言:「Fight-Love-Live——to fight for a just cause; to love your fellow man; to live a good life(為正義而奮斗,愛你的同胞,並享受美好生活)。」他把三個英文單詞的前兩個字母連起來,就是斐洛裡(Filoli)。
圖片來源: Tayfun Coskun/AA/picture alliance 中國媒體公佈的一段影片顯示,元首會晤結束後,拜登總統將習近平主席送到上車處道別。拜登看到習近平乘坐的紅旗牌轎車時說:「這車好漂亮。」習近平指著汽車的方向說:「我們紅旗車,國產的。」這時有工作人員打開車門,拜登探身向裡望瞭望,然後他說:「就好像我的卡迪拉克那樣。每次我出訪,車都跟著我。你知道它叫什麼嗎?野獸。」然後賓主雙方都笑了。
圖片來源: Li Xueren/Xinhua/picture alliance 會晤結束後美中兩國沒有發表共同聲明。拜登總統單獨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他說:「我相信這是我們進行過的最具建設性和富有成效的討論。」他還表示,雙方在合作打擊芬太尼、恢復軍事接觸和人工智慧安全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被媒體問到是否改變保護台灣免受中國軍事行動的承諾時,拜登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拜登還在回應一個記者的提問時再次將習近平稱作「獨裁者」,「因為他領導一個共產黨國家,所基於的政府形式跟我們完全不同」。
圖片來源: Doug Mills/AP Press/picture alliance 習近平結束了與拜登的會晤後,他出席「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主辦的商界晚宴活動。他在致辭時說:「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中美關係這艘巨輪避開暗礁淺灘、穿越狂風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首先要回答的是,中美到底是對手,還是夥伴。這是一個根本的、也是管總的問題。道理很簡單,如果把對方視為最主要競爭對手、最重大地緣政治挑戰和步步緊逼的威脅,必然導致錯誤的政策、採取錯誤的行動、產生錯誤的結果。中國願意同美國做夥伴、做朋友。我們處理中美關係的根本遵循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圖片來源: Carlos Barria/REUTERS 據報導,多名美國企業巨頭出席這場晚宴。社交平台X上列出的賓客名單中包括包括蘋果CEO庫克、黑石創始人蘇世民、波音公司CEO斯坦‧迪爾、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貝萊德CEO拉蕊‧芬克、輝瑞董事長艾伯樂、Visa公司總裁麥金納尼等。 《紐約時報》上周曾報導稱,晚宴和招待會門票每張售價2000美元。「一位知情人士稱,企業可以花4萬美元購買一桌八個座位,外加習近平那桌的一個座位。」
圖片來源: Carlos Barria/REUTERS
美軍機飛越台海 兩人通話幾小時之後,有一架美軍P-8A海神式反潛海上巡邏機當天航經台灣海峽。據台灣國防部週三(17日)下午公告,台灣軍方「全程掌握周邊海、空域動態,狀況正常」。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則表示:「美方根據國際法規範在台海航行,維護了所有國家的航行自由……此軍機航經台海,展現美國對於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
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李熹稱美國「公開炒作」,並表示中方「對美機過航行動跟監警戒,依法依規處置……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
上一次美國海軍宣佈有海神式巡邏機飛越台海是去年12月,當時中國軍方也表示,派遣了戰機前去跟監並警告。
美中軍方關係解凍 美中防長上一次有重要對談,是在2022年11月,當時奧斯汀在柬埔寨會晤時任中國防長魏鳳和;去年6月的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議上,奧斯汀曾與另一位時任中國防長李尚福 握手並簡短交談,但沒有舉辦正式會議。
圖為去年6月,美國防長奧斯汀與時任中國防長李尚福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的短暫互動。李尚福在10月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遭到免職。(資料照)圖片來源: Vincent Thian/AP/picture alliancePRESS 自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造訪台灣,中國片面切斷與美方的軍事溝通。兩國關係在去年初的「氣球事件」之後進一步惡化,但在11月的舊金山「拜習會」 後有所緩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同意恢復軍事對話。
大約1個月後,中國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與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CQ Brown, Jr.)舉行視訊會議;當時有分析指,這場會議並非「重大突破」,僅是把美中關係「還原」到佩洛西訪台前的狀態 。今年4月,兩國則在夏威夷召開「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工作小組」會議。
《南華早報》引述位於華府的「中美研究協會」(ICAS)研究員古塔(Sourabh Gupta)的觀點,預測奧斯汀和董軍很可能在今年夏天的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實際見面。
古塔說:「在今年的選舉論述攻防之下,我猜想中方會希望保持溝通管道暢通,持續對話……而且台灣新總統即將宣誓就職,美國會希望少一點兩岸的戲劇性衝突。南海問題已經夠多了。」
據美聯社報導,一位資深美國國防官員說雙方防長這次通話,有助於避免美國跟中國「競爭演變成衝突」。
根據五角大廈去年10月的一份報告,解放軍自2021年起頻繁對美國軍機展開「脅迫行為」,例如逼近、繞行、發射照明彈等行徑,2年多來累計近200起 。但如今美方指出,從去年11月到現在,沒有再發現中國攔截美方軍機等任何「不安全或不專業」的行為。
過去兩年裡中國攔截美戰機共180多架次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儘管如此,美方仍對中國在南海對菲律賓船隻的「脅迫性」舉動表示憂慮。菲方指控中國有撞船、騷擾漁民、發射水炮、對船員照射軍用雷射等種種行為;中國則一貫主張菲律賓在南海的行為是「侵權活動」,而中方做法是維護主權的「必要措施」。
美國及其盟友視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行為與影響力擴張為挑戰。上週,美日菲三國在華府舉行史上首次領袖峰會,美國重申對日菲的防衛承諾「如鋼鐵般堅定」,並提及與這兩國的共同防禦條約。
外交層面:布林肯將訪華 在美中關係的分歧持續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預計今年4月造訪中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16日表示,布林肯將向北京提出美方對中國協助俄羅斯國防工業壯大的憂慮。
布林肯:同習近平主席舉行了重要會談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上週,美方指控中國提供無人機、飛彈科技、工具機和衛星圖像給俄羅斯,雖未直接提供致命武器援助,但仍是在協助俄軍繼續侵略烏克蘭。
對此,中方向路透社回應稱,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參與方,而中俄之間「正常的貿易往來不該遭到干涉或限制」。
另據彭博社17日的報導,今年3月,中國對俄國的出口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將近16%,這是2022年中以來首次下滑。知情人士稱,俄國總統普丁下個月出訪中國會晤習近平,到時候可能向中國提出強化雙方貿易額的必要性。此人說,俄國認為中方出口下滑是暫時的。
2023年,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二年,在西方的制裁下,歐美企業退出俄羅斯市場,中國迅速填補這一空白。中俄貿易提前實現2024年目標。 圖片來源: Natalia Kolesnikova/AFP/Getty Images 2023年初,一位女性在黑龍江省黑河市直播,隔河相望的就是俄羅斯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中俄在歷史上有過「嚴寒」的時期,如今兩國關係卻相當熱絡。中國外交部網站稱,當前,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圖片來源: Stringer/AA/picture alliance 自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備受國際孤立。然而,2023年10月,普丁卻作為貴賓在北京受到迎接,出席受到爭議的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峰會。習近平在會晤中稱普丁為「老朋友」。2018年向普丁授勳時,他還曾稱普丁是他「最好的知心朋友」。
圖片來源: Sergey Savostyanov/Sputnik/AP/picture alliance 習近平2023年12月20日會晤俄羅斯總理時表示,今年1-11月,雙邊貿易已提前實現年2000億美元的目標——這是原定2024年的目標。中國對俄出口實現50%以上的增長。圖為以促進中俄邊境貿易為宗旨的黑龍江自貿區黑河片區。
圖片來源: Wang Song/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中國的數字顯示,特別是對俄汽車出口增長迅猛。中國四個品牌汽車進入俄羅斯市場前五名。中國媒體報導稱,從2022年初到如今,中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市場的佔有率不斷攀升,如今已佔據半壁江山。圖為向俄羅斯出口的長城汽車。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俄羅斯是中國第一大能源進口國。去年底,「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全線貫通。如今,雙方正在討論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線。中國媒體報導稱,俄氣公司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對華天然氣供應量同比增長46.6%。圖為俄東部的科維克塔天然氣田。
圖片來源: Gazprom/dpa/picture alliance 歐美對於中國一些企業向俄羅斯出口軍民兩用物資提出批評。西方媒體報導稱,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晶片,以及可用於軍民兩用的無人機和卡車。中國外交部表示,一向謹慎對待軍品出口,一貫依法管制兩用物資。中國的商務數據顯示,對俄出口最多的是機電及電子消費品,佔比高達40%。圖為煙台港向俄羅斯扎魯比諾港運送的重型卡車。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除經貿外,兩國也承諾加強軍事關係。不過專家認為,俄中之間並不會成為北約那樣的軍事聯盟,儘管俄羅斯擁有某些軍事科技,中國仍然感興趣,而中國在晶片領域無疑擁有俄羅斯所需要和進口的技術。今年7月,中俄在日本海舉行兩國最大規模的聯合軍演。圖為中國戰艦在演習後在海參崴休整。
圖片來源: Yuri Smityuk/TASS/picture alliance 2022年2月普丁訪華時,中俄發表聯合聲明稱,「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中國迄今未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但分析認為,中俄之間更多是現實主義、特別是純粹的利益關係;這是一種依賴性的關係,而不是友誼。
圖片來源: Natalia Kolesnikova/AFP/Getty Images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