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主張和平 避談侵略: 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繼續保持曖昧

2022年3月21日

華盛頓近日警告,若中國向俄方提供援助,將會產生「後果」。美方的施壓是否會迫使北京做出更明確的表態?在宣揚和平、卻又審查反戰聲音的當下,北京的立場究竟是什麼?

迄今為止,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方態度相對曖昧,一再強調和平的重要性,但未公開譴責俄羅斯
迄今為止,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方態度相對曖昧,一再強調和平的重要性,但未公開譴責俄羅斯圖片來源: Reuters/A. Zemlianichenko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2月24日俄羅斯舉兵入侵烏克蘭已過去了近一個月,戰事僵持,流血繼續。一些人把目光轉向中國,希望北京能在其中發揮調解人的作用。

迄今為止,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方態度相對曖昧,一再強調和平的重要性,但未公開譴責俄羅斯,也繼續維護與莫斯科的夥伴關係。近日,華盛頓似乎有意增加在俄烏問題上向北京施壓。美國總統拜登在周五(3月18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近兩小時的影片通話。拜登警告稱,如果中國向發起戰爭的俄羅斯提供任何援助,都會產生「後果」。

遭西方制裁 俄羅斯命懸中國?

02:0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路透社報導分析稱,這可能迫使北京要在西方與莫斯科之間做出抉擇:要麼選擇與西方站在一邊,繼續從雙方的貿易關係中獲利;要麼選擇日益增長的中俄的戰略合作關係。報導指出,過去20年裡,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一直保持在1%到2%之間;而美國及歐盟則佔中國出口的三成有逾。

中國官方:維護和平 

這場戰爭開始以來,中方一直強調自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同時,北京沒有公開譴責俄羅斯,避免使用「侵略」這樣的字眼,也強調反對西方針對俄羅斯的單邊制裁。

習近平在上周五與拜登的影片峰會中稱「不願意看到」烏克蘭危機,衝突對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中國主張和平、反對戰爭。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周日接受美媒CBS採訪時也復述了上述觀點,並再次強調中國沒有向俄羅斯輸送武器。

與此同時,中國也沒有放棄對美國和西方的譴責和批評。 在周五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在談及俄烏問題時說,「過去20年裡美國在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索馬利亞等地發動了數萬次空襲」,造成大量無辜評民死亡;他同時也批評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稱「美國是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也在上周末批評「俄公民海外資產被無端剝奪」、北約違反當年「不東擴」的承諾。

《紐約時報》在3月21日的報導中稱,「在美中首腦通話後,中國在國內外對烏克蘭局勢做出不同表述」,秦剛的語氣比北京方面的官員「更為溫和」,認為「中國一方面繼續在國內支持俄羅斯,另一方面向國際觀眾談論和平與局勢降級,這種修辭策略表明了北京在烏克蘭問題上改採取的謹慎做法」。

「反對戰爭,遣責不行,需要智慧」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在微博等中国社群網站上,支持普丁和俄羅斯的聲音成為主流,很多反戰、譴責普丁的文章遭到審查,例如金星的反戰言論、多位歷史學家的反戰公開信等等。根據「自由微博」,在3月21日,仍有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帖子遭審查。

不過,隨著戰事僵持、中國新一波疫情到來,俄烏話題在中國的熱度逐漸下降。秦剛接受美媒CBS專訪的內容在周一(3月21日)沒有登上微博熱搜前50。前50中唯一的俄烏相關內容是 「中方再向烏克蘭提供一批人道主義援助」,新華社等多個官媒貼出了該內容。

在秦剛接受CBS專訪後,中國駐美使館官網發的相關內容很快被轉發至微博。轉發者稱,「關鍵詞:反對戰爭,不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尊重和保護烏克蘭在內的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在相關微博評論區,有網友問道,「好像這是第一次明確吧?」也有網友評論,秦剛的說法「比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要容易理解」。還有網友寫道「關鍵詞:反對戰爭,遣責不行,需要智慧……」。而獲贊最多的一位網友寫道:「秦大使好辛苦,主持人想問的,他又打(答)不出來,只能翻來覆去那幾句話說了又說,沒有突破」。

「鳳凰網影片」等媒體在轉發這段專訪影片時則著重強調「秦剛做客美國訪談節目9分鐘被打斷23次」,下方評論大多是對美國主持人「沒禮貌、滿屏幕傲慢」的批評。但也有網友質疑為何要接受這樣的採訪。微博用戶「晉股」寫道:「我們負責外交和國際政治的同志截止目前還沒有給出一個對於俄烏局面相對明確的觀點,比如對衝突的定性。這是我們的智囊們政治智慧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在一線的同志們面對西方這種小腦思維的提問,用這種非線性的解答是吃力的。所以,這時候為啥要接受這些採訪呢?」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中國是烏克蘭危機的最佳調解人嗎?

01:5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