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乒乓名將波爾
2011年10月25日漢堡市中心一座不很奢華卻安靜舒適的飯店大廳,工作人員一看到我就往二樓指指說,"您是來採訪波爾(Timo Boll)的吧,他和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在上面。"這時我抬頭看到二樓走下一個高高瘦瘦的大男孩,靦腆地向我點頭微笑,招呼我上來。他就是德國最成功的乒乓球選手、也是為數不多的曾居世界排名第一的"非中國"選手蒂姆‧波爾。我們的訪談在好像是朋友喝茶聊天的氣氛下開始了。
德國之聲:我這次準備採訪,讀了你的新書《我的中國》,但我沒有一個一個地寫下問題,因為覺得那樣的訪談總會顯得有些呆板。你有什麼特別想說的麼?
波爾:(笑)我不是一個特別善於表達的人,不善於主動講述什麼,所以,你還是想方設法問我問題,盡可能多得讓我"洩密"吧。
德國之聲:那好吧,你怎麼會想到要寫《我的中國》這本書?
波爾:這個想法最初來自Schwarzkopf&Schwarzkopf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員,她特別喜歡乒乓球,所以首先想到我。我最初很不把握,現在就寫這種回憶錄式的書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畢竟我還年輕,還是一線選手,還有許多目標。不過這本書的整體創意很讓我感興趣,這其實像是一本游記,講述我在中國的經歷和感受,比較我在德國與在中國生活的不同,所以這本書也叫《我的中國》。我想正是這種巨大的反差,讓這本書的內容不乏精彩、引人入勝的地方。
德國之聲:寫這本書一共用了多久呢?
波爾:前前後後一共用了一年多,我和這本書的作者、體育記者托弗爾(Friedhard Teuffel)一起去了一次中國,書中也記下了不少他的感受。我和托弗爾見了許多次面,反復討論書的內容,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難忘的經歷,好像對自己又加深了一些瞭解。
德國之聲:你在書裡寫道,去參觀了什剎海體校,感受了那裡對年輕運動員的培養。你覺得,德國和中國在培養體育新生力量上有什麼不同?
波爾:我在什剎海體校的確切身感受到了那裡運動員的極高的紀律性。那裡的孩子真是完全聽從教練的指示,他們訓練非常刻苦。不過,我也看到了,那裡的孩子們在訓練過程中也是有樂趣的。樂趣在乒乓球以及其他體育項目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樂趣光有紀律性,是不可能有創意的。
我也是經過了非常嚴格刻苦的訓練的,不過我比中國乒乓運動員起步晚,我16歲才正式成為專業運動員。而中國對新生力量的培養非常早,一般8,9歲就開始了,每天訓練2,3次,所以對於我們歐洲人來說,起步就晚,之後想超越中國人就更難了。
德國之聲:你作為這麼有天賦的乒乓選手,沒出生在中國,覺得遺憾麼?
波爾:就這個問題我也在書裡提到了我的想法,一方面我沒有出生在中國,所以我作為專業的乒乓運動員也有一個相對輕鬆的童年和青少年。另一方面,我不知道如果我生在中國,會不會有更好的發展,更精湛的球藝,更出色的表現。不過,我對自己現在的成績也很滿意,對於中國人來說,我是一個很強的對手。(笑)
德國之聲:你在書中也寫了,在中國,你擁有無數粉絲,在重要賽事期間,你甚至需要警察貼身保護。而在德國,你並不是人人都知曉的超級明星。你怎麼適應這種知名於相對無名生活的轉變呢?
波爾:其實,就我的性格來說,我不是那種喜歡出名的人。不過,在中國有粉絲喜歡我,支持我,這當然也是一種令我高興的感受,這是對我成績的肯定。而且乒乓球在中國受重視、受喜愛的程度也是德國沒法比的。中國很多小孩都夢想成為專業乒乓選手,媒體對乒乓運動的報導也很多。在德國情況不同,不過我在這裡也有一些知名度,我也希望能更加努力取得好成績,增加乒乓在德國的受歡迎程度。
德國之聲:乒乓運動在德國的受歡迎程度現在怎樣呢?
波爾:乒乓球在德國是挺受歡迎的項目,每個人肯定都有過乒乓經歷,無論是在學校操場上,體育課上,或是在家裡,或是平時的一些鍛煉項目,打過乒乓球的人也肯定體會過這其中的樂趣。不過在德國,媒體對乒乓運動的報導不多,遠比不上足球等運動。
德國之聲:德國的專業乒乓運動員能靠著這個職業為生麼?如果他們不都像你這麼成功的話?
波爾:(笑)德國也有10幾個專業乒乓選手可以靠打球的收入生活,不過一定要是乒乓項目中的頂尖選手了。足球就不同了,即使在德乙、德丙聯賽踢球,也能掙很多錢。
德國之聲:有呼聲要求把乒乓球從奧運項目中取消,因為常年被中國獨霸,已經變得沒什麼意思。我想,你自然是反對這一建議的,但是你能理解這一建議麼?
波爾:的確,很少有體育項目像乒乓球這樣,被某一個國家獨霸多年。不過要是從奧運中取消,肯定是中國的一大損失,也是中國人的一大遺憾,畢竟乒乓是中國的國球。其實已經有一些舉措,防止中國獨霸乒乓,比如每個國家只能派兩名選手參加一項奧運競技,也就是說,領獎台上至少有一個位置上要站一個"非中國人",那我希望,那個人就是我。(笑)
德國之聲:你10幾年來去過無數次中國,進行訓練,參加比賽,你找到了中國在乒乓運動上世界無敵的秘密了麼?
波爾:這不是什麼秘密,中國乒乓的成功源於一個完美的訓練體系。從小培養,特別有天賦的小孩很早就被發覺,然後進行訓練,有機會生到更高水準的訓練中心,有一流的陪練,一流的教練。有些中國小孩8,9歲時就已經具備專業水準。這種培養體系讓中國乒乓幾乎無敵。
德國之聲:你願意給以下三項選擇排序麼?乒乓,家人,朋友。
波爾:我願意把這三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乒乓就好比我的生命,是我從小奮斗的事業,可是我的家人,還有朋友也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德國之聲:對你來說,什麼是幸福?
波爾:我和我周圍最親近的人都健健康康,就是我的幸福。
德國之聲:你怎麼處理失敗呢?
波爾:我有勇氣承受失敗。我不按照比賽結果來評價自己的發揮,而是看自己是否盡了力,是否完成了既定目標。如果我盡力了,但是發揮不理想,也沒關係,我服輸,我也祝賀對手取得了成功。
德國之聲:你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波爾:其實有兩個很重要的賽事。一個是在德國多特蒙德的2012年團體世乒賽,我最希望的是能在決賽中與中國隊交鋒。還有當然是倫敦奧運,每個運動員都夢想能在奧運有出色表現。
德國之聲:我在一開始說,我沒有寫下問題,這其實不完全準確,我自己沒寫下問題,但我在這之前在facebook和新浪微博這樣的社交網路平台上向德國之聲的網友徵集了問題,看他們有什麼特別想問你的問題,我可以在此轉達。
波爾:微博,我知道,我也在上面有帳號。
德國之聲:比如一位網友問,你和這麼多中國選手打過球,哪一位中國乒乓運動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波爾: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太多了!每一位選手都有自己的風格,我也從他們那裡學了不少藝。不過2000年到2005年,王勵勤是我的偶像。他的爆發力,他的球技,可以說改變了乒乓運動,我被徹底折服了。還有孔令輝,他的比較溫和的,紳士的風格也給我印象很深。還有馬琳,也是一流的運動員。
德國之聲:網名"大使貝多芬"問你什麼時候準備退休?網名dominedeus問,你如果已經退役,從事什麼工作?還與乒乓球有關麼?
波爾:德國法定什麼時候退休?67歲吧?那我就67歲退休!(笑)我想我還有幾年時間可以繼續作一線球員,只要我的身體還健康,我還有樂趣。
德國之聲:"喜怒兒"問,你剛到中國時是什麼印象?現在是否有所改變?如果改變,是什麼原因?
波爾:最初到中國,1997年,對我來說是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不同的世界。我的家鄉城市只有9000居民,沒發生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中國情況就不同了,這麼多人,這麼大,我剛到的時候自然有文化差異。而且,那時候中國還很窮,至少在街上還能看到不少人的生活水準不高。我也覺得自己在德國的生活相比之下真得很幸福。不過乒乓球在中國這麼受歡迎,這對我來說是很正面的經歷。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中國的瞭解越來越多,也認識了許多中國人,中國的變化很大,經濟有巨大發展,至少在街頭很少看到赤裸裸的貧困。還有許多其它問題都有改善,我覺得,在這麼短時間內有這麼大的成就,這恐怕只有中國做得到。所以我由於在中國生活過,對中國有內部的瞭解,對中國的態度也不像有些德國人那樣具有批判性。
德國之聲:"風尚咖"問,你知道陳光誠麼?
波爾:不知道,他是誰?
德國之聲:一位維權律師。你剛才也提到了,一些德國人看中國的角度很具批判性。德國媒體在報導中國時少不了要提中國還存在問題,比如人權問題。
波爾:他們批判中國的制度,不過,我認為,要把制度和人民分開。從我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中國人是非常友好的,熱情的,我在中國找到了許多真正的朋友。德國的媒體報導中國時,很少報導那裡的人,所以許多德國人對中國的印象不太好,我覺得這很遺憾,也對中國人不公平。中國有他的問題,毫無疑問,但中國也在努力解決問題,而且已經解決的不少問題。
德國之聲:"飯團君TIM"問,你認為中國是第二故鄉呢還是掙錢的大本營?
波爾:(笑)我已經去過這麼多次中國,而且是從小就與中國有往來,中國自然已經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想即使在退役以後,也能繼續與中國保持關聯,中國對我的一生都有影響和改變,我非常尊重和喜愛這個國家。
德國之聲:"Bettina貝貝"問你的中文學得怎麼樣了?
波爾:我還不能用中文自如對話,我從今年開始正式學中文,也很有興趣,不過我時間不多,不能定期的不間斷練習。簡單的會一點,可以在飯館點菜。
德國之聲:"麥永翔"說,特別問得沒有,祝福一大把。我也借此結束我們的訪談,非常感謝!
波爾:很高興,也謝謝大家。
波爾在訪談結束後說,他的《我的中國》的德國出版社正在與中國方面洽談出售版權事宜,幾家中國出版社都有興趣出《我的中國》的中文版。最後,波爾還用中文在我耳邊說:"我想北京烤鴨"。
採訪記者:謝菲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