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亞太軍事力量變化是中日不和的深層原因

傅悅2005年5月24日

本周一,中國副總理吳儀臨時取消了原定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會晤,提前返回北京。官方的解釋是吳儀副總理需要回國處理一項緊急公務。小泉首相就此向記者表示,會晤原本是中方要求舉行的,他不理解現在為何取消。

小泉不理解吳儀現在為何取消約會圖片來源: AP

素有鐵娘子之稱的中國副總理吳儀不改鐵娘子的作風。取消與小泉純一郎的會晤表明,中國方面主張對日採取強硬態度,繼續施壓的一派目前佔了上風。一些分析家甚至對中日是否能夠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打上問號。德國漢堡亞洲學院的柯爾納博士認為,儘管表面上中日問題圍繞日本歷史教科書,小泉首相參拜供奉著二戰戰犯的靖國神社等等,但雙方關係陷入建交以來最低點的深層次原因卻是軍事戰略上的力量抗衡。因此,雙方難以找到一個暫時解決的辦法。柯爾納說:

「我們看到,不管在中國還是在日本,某一特定的群體和政治精英圈子從自身利益出發,對民族主義情緒的增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將民族主義作為針對反對黨的政治鬥爭的工具,在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增長反映出經濟實力加強帶來的自信,而中國政府正是利用這種民族主義情緒來反對日本擴充軍事力量的企圖。背景之一是日本謀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當然不符合中國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過去幾年,在美國領導的反恐鬥爭中,日本軍隊朝著獨立自主的方向邁出了大步。這讓中國深感憂慮。中國擔心,有朝一日這會牽涉到台灣問題。「

儘管1947年的日本憲法規定日本只有自衛的權利,不能主動攻擊別國,但在冷戰時期,由於美國的支持,日本的軍事力量仍然不斷得到加強。如今,日本已經擁有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和先進的軍事技術。布希當政以來,華盛頓推動日本走向軍事正常化的路線日益明確。很明顯,美國希望日本在東亞,乃至全世界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在軍事戰略的層面上成為朝核問題、台海問題中能夠起到制約作用的一方。

柏林政治與科學基金會米勒博士指出,最近的中日爭端其實是在美日公開發表聲明,將「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定為共同戰略目標之後爆發的。北京方面則將其視為美日插手台海事務,共同協防台灣的宣言。因此,僅僅通過成立歷史教科書委員會來解決歷史問題遠遠不夠,中日雙方必須通過對話,增加軍事上的透明度。

一些專家認為,儘管中日經濟關係相互交織,密不可分為外交解決爭端提供了可能,但東亞地區的力量平衡變化,也就是中國的進一步強大和日本人口數量的減少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實力的下降會導致雙方關係越來越緊張。漢堡亞洲學院的柯爾納博士甚至認為,東亞局勢的發展也可能會出現類似於20世紀初歐洲的情況, 即不能排除中日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而它的導火索無疑是台灣問題:

「中國將台灣視為領土的一部分,而美日並不一定這樣看。日本的軍事活動範圍在擴大,同時也在建立反導彈系統,名義上是針對北韓,當然也不排除針對台海。如此發展下去,很可能局面無法控制。這是大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所以各方,包括歐洲都應該做出努力,促使該地區建立起安全機制,也就是美日,美韓雙邊機制以外的地區安全機制。「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