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Orchester

2010年6月6日

提到德國古典音樂,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大多是貝多芬,巴赫,莫扎特。但今年五月受世博會邀請前往中國的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卻帶去了不一樣的旋律,而且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熱烈回應。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ZB

此次世博之旅,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分別在上海,蘇州和杭州三個城市獻藝。談到本次來華的印象,樂團總經理策奇嫚女士(Andrea Zietschmann)說:"特別是在上海,我感覺到了巨大的變化,03年08年的時候,我注意到觀眾們與古典音樂接觸並不多,而今年讓我耳目一新的是,所有上海的觀眾在演唱會上全神貫注地在享受音樂,很多曲目對他們來說都不再陌生,甚至耳熟能詳,大家表現熱情,在演出結束後與觀眾的談話中我也發現,古典音樂漸漸在越來越多人心中佔有了一定的地位。"

每個樂團都有自己擅長的曲目,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也不例外,他們比較擅長的是馬勒(Gustav Mahler),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等富有濃厚德國浪漫主義色彩的音樂。因為每次訪華的國際樂團都會演奏幾首經典名曲,觀眾會失去新鮮感,所以這次樂團特地選擇了一些知名音樂家的"非主流"作品,觀眾反響熱烈。有一位觀眾說:"像比如今天布魯克納第六,我覺得是個很好的開端,我們希望向布魯克納,馬勒這些我們在國內樂團很難演的作品,德國的樂團可以多來演一演,我們由衷希望像今天這種演出以後多來一點。"

策奇嫚女士對中國古典音樂市場也表示信心十足,據她的觀察在中國有很多年輕樂迷。不像在歐洲,大多古典音樂樂迷的年紀都偏大。她接著補充道:"當人們親自去過中國,就很容易被這個國家不可思議的活力所吸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古典音樂。這一點在德國就可以看到,因為很多中國人來這裡學習音樂。還有像朗朗,李雲迪這樣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音樂家的出現,對中國樂迷也有一定的影響。"

令人哭笑不得的觀眾表現

同時,策奇嫚女士表示在除上海以外其他兩個城市某些觀眾的表現讓她哭笑不得:"我真的覺得我們在做先行者的工作,從聽眾的反應和表現來看,比如很多人會遲到,甚至有些人像看電影一樣手裡拿著零食和飲料,而且注意力也沒有很集中,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大家對這種形式的音樂表演形式還不是很瞭解。"

策奇嫚女士還透露兩年前在上海的音樂會上,手機聲此起彼伏,指揮家甚至暫停了演奏而請求保持安靜,這件事引起了很多媒體的關注,估計也帶來了不少影響。但是策奇嫚也希望中國聽眾千萬不用覺得好像被羞辱了,因為她相信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行為可以學習和改變。

世界語—音樂

在本次中國訪問演出中,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入鄉隨俗地把茉莉花作為加演曲目。但對策奇嫚女士來說,要理解中國人的辦事方式並不像演奏音樂那麼簡單,這次和中國工作人員的合作中,在蘇州因為某贊助商的忽然退出,讓她遇到很比較棘手的問題,她時常會有在黑暗裡摸索前進的感覺,但是她並不想以偏概全,因為她相信中國在發展,也很榮幸這次作為德國音樂大使的身份在中國訪問演出:"我相信,拋開經濟利益不談,與人取得聯繫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音樂,它打開了許多機會之門,音樂會就是這樣這樣一種幫助不同文化加深彼此瞭解的橋樑。"

對於這一點,來自愛爾沙尼亞的樂團指揮雅爾維先生(Paavo Jarvi)也表示十分贊成。他介紹說,在世界各地演出,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觀眾,不光是中德之間有差別,甚至西方國家之間比如美國和歐洲也截然不同,因為:"歐洲古典音樂的起源或多或少是在德國,最有名的從巴赫到貝多芬到莫扎特,布朗姆,勃拉姆斯,布魯克納都是說德語的作曲家,他們都有著德國文化背景,德國觀眾最容易和這樣的音樂產生共鳴。"

但是這位兩次獲葛萊美音樂獎的指揮家再三強調,如果世界上有一種人人都聽得懂的語言,那它的名字一定叫音樂。

作者:安靜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