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 bei schwersten Menschenrechtsverletzungen handlungsfähiger? - Konzept...
2008年3月7日
愛德華.盧克教授是一個很有耐心,循循善誘的人。而盧克教授目前所承擔的任務就如同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苦役一般無窮無盡,正需要他這樣的人格特質。盧克教授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特別顧問,他的使命是讓聯合國在處理嚴重侵犯人權事件時更具協調能力。為此,盧克提出了"保護義務"的概念,並在2005年聯合國大會上得到通過。對他而言,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決定。根據這個概念,每個國家都有義務保護國民免受種族屠殺,戰爭罪行的傷害。盧克對德國之聲說:"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國際社會自身也有責任,幫助各個國家實現自己對於國民的保護義務。這是一個新的元素。"
在發生嚴重侵犯人權事件的時候,這一行動可以超越國家主權的限制。這是國際法發展中非常具有爭議的一點。"我們估計,很少會出現軍事幹預的情況,但是並不排除這種可能性。聯合國憲章已經確定了相應的法律框架。這樣就可以用聯合國集體反應取代軍事強國的單邊行動。"
愛德華.盧克順便提到,"保護義務"這個概念起源於非洲。2000年制定的非洲聯盟基本文件確定了這一具有決定性的想法,發生嚴重侵犯人權事件時,鄰國不能袖手旁觀,必須介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大力倡導實現"保護義務",但並不是所有成員國都對此表示歡迎。盧克說:"是的,針對這個概念,甚至我作為秘書長特別顧問的職位確實存在爭議。但是我們工作的越多,就有越多的聯合國成員國認可'保護義務'。我認為,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國家不願意認可這個概念,是因為他們發現這個概念非常具有效力。對我而言,這種反對意見的存在恰恰證明了'保護義務'所蘊含的力量。"
為了能夠具體運用這種力量,愛德華.盧克和他唯一的一名同事、來自澳洲的国際法女學者,正在對龐大的聯合國組織進行大規模的"盤點"工作。以便瞭解,那些部門的工作與防止種族屠殺,戰爭等反人類罪行有關。
此後盧克將提出一份行動綱領。他開玩笑說,這份文件不會十全十美,因為"完美"的東西在聯合國雷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但是肯亞最近的例子也顯示了,聯合國在面對危機情況時也能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當然,這個概念不可能在一兩年時間裡改變世界。但是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這個概念會深入人心,然後人們會越來越期待各個國家和國際機構實現'保護義務'。"
著名的政治學者盧克教授花了很多時間來向人們闡述和推廣"保護義務"的概念。他表示,幸好這是一個普世概念,所以可以每次都用同樣的話來進行解釋。德國政府已經表示,將對盧克的工作予以支持。對聯合國瞭如指掌的盧克很明白,不能期望國際法領域會出現什麼奇跡。只要聯合國內外能有一半的人能夠認識到,在反對嚴重侵犯人權方面能夠做的更多,就已經讓盧克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