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權組織呼籲警惕中國侵蝕國際學術自由

文山 綜合報導
2019年3月22日

本周四,「人權觀察」組織發布了一份行為準則,呼籲全球的學術機構採取行動,來抵禦中國政府對海外學者、學生、高校學術自由的威脅。

Deutschland Universität Bonn Doktorhu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Stratenschulte

(德國之聲中文網) 該組織指出,許多與中國方面合作密切、或者註册有大量中國留學生的國際高校,並沒有作好準備去應對中國的系統性侵犯學術自由的行為;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經常在赴華簽證環節遇到障礙,一些高校感到受到了中國當局的暗中監視,有些學府甚至像中國同行那樣展開自我審查。

"人權觀察"中國事務部主任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強調,如果高校能夠聯合起來,就能夠更好地抵禦上述威脅。"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在自己的校園內更好地保護學生、學者的學術自由,尤其是那些來自中國的學生、學者的學術自由。"

為了制訂這份行為準則,"人權觀察"組織在2015年到2018年間共進行了100餘次訪談,談話對象包括來自澳洲、加拿大、法國、英國、美國的學生、學者、高校管理人員,有些受訪者甚至來自中國。他們所屬的學術機構,既包括全球知名高校,也包括小型的私立研究所。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與中國有關聯--曾經在中國求學、任教、來自中國、或從事有關中國的學術工作。

圖片來源: Human Rights Watch

海外課堂並不自由

在訪談調查中,"人權觀察"發現,許多來自中國的學生、學者,即便在海外高校,也依然受到中國政府的監視。研究中國問題的海外學者也時常受到同樣的對待。中國外交官還經常向抗議海外高校舉行"敏感議題"的公開活動,比如邀請達賴喇嘛演講。

一些中國留學生在訪談中披露,他們生活在中國國內的家人,有可能因為他們在海外課堂上的言論而受到威脅。來自中國的學者,更是被中國官員要求不要在課堂上或者講座上批評中國政府。一些高校也反應,中國留學生在課堂上總是很沉默,這很可能與他們擔心言論被監視、會被其他中國同學"打小報告"有關。一名留美中國學生在訪談中說:"課堂並不是自由的空間。"

而學者的擔憂則是海外高校正在迫於中國壓力而實行某種程度的自我審查。一名學者透露,曾經有校方高層管理人員"以個人身份懇求"其在某次習近平到訪期間不要接受媒體採訪,避免給校方帶來麻煩。

"人權觀察"指出,至少在兩所美國高校曾經發生過取消"敏感人士"演講的事件。在其中一起案例中,系主任甚至還對下屬說,面對不斷增長的中國學生數量,校方不願意放棄這一重要生源。另一起案例中,一名學者被他的同事們勸說不要給學生佈置"敏感議題"的作業,這所高校內有大量中國學生。

眾多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學者在訪談中還表示,他們已經調整了課堂內外的言論尺度,原因則是擔心前往中國的簽證、來自中國的資金、是否會給中國學者或留學生製造麻煩等。

跨越國界的施壓

"人權觀察"此次發布的行為準則共包含12點內容,即所有高校應當:為學術自由而呼籲、強化校園內的學術自由、抵禦對學術自由的威脅、記錄中國政府侵犯學術自由的行徑、與其他學術機構一道促進在中國的研究、為在華學生學者提供靈活便利、抵制孔子學院、密切注意與中國政府有關聯的組織、增進中國留學生以及來自中國學者的學術自由、揭示所有中國政府提供的資金、在交流項目以及中國分校區中確保學術自由、密切注意中國政府對學術自由的干擾。

該組織指出,出台這些行為準則的目的,是為了抵禦來自中國政府跨越國界的壓力;同時,"人權觀察"還強調,這些準則並不僅僅針對中國,也適用於所有與威脅學術自由之政府打交道的場合。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