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民日報》還是"愚民日報"?

2012年2月3日

針對"人權觀察"組織的報告,中國官媒《人民日報》連發四篇評論進行抨擊,稱目前的中國是人權最好的時期,人權進步為世人矚目。自由撰稿人劉逸明認為,《人民日報》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再次凸顯其喉舌本質。

中國官媒被稱為"喉舌"圖片來源: AP

截止1月29日,《人民日報》已經連發四篇評論,猛烈回應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於近日發表的年度人權報告。這一系列的文章經網路媒體轉載以後,遭到中國網民的熱議,在熱議中,不認同其觀點的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為中國人權狀況塗脂抹粉

《人民日報》在1月29日那篇針對人權觀察的人權報告評論當中,大言不慚地稱"近年來中國的人權進步世所公認,人權狀況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從群體事件已經達到一年十萬起以上,各種侵犯人權的案例層出不窮等等情況看,《人民日報》的上述說辭顯然又是經不起推敲的謊言。只可惜,這種謊言在今天已經無法欺騙公眾,而只能給《人民日報》帶來討好主子的快感。

人權觀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權組織,在最近這些年的人權報告當中,不僅有針對中國的負面內容,同樣不乏針對美國的負面內容。然而,《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卻指責人權觀察在總體上起著補充和輔助美國政府外交戰略的作用,顯然,這又是在利用一部分中國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來誤導讀者,事實上,這份人權報告對於美國並未為親者諱,而是毫不留情。直指美國政府繼續濫用反恐政策和美國的種族、性別歧視現象等。

雖然《人民日報》開足了馬力抨擊人權觀察,但是,其宣傳效果卻不盡人意。連續幾篇評論並沒有得到公眾的普遍認可,從各大網路媒體的新聞跟帖和論壇、微博上的評論看,認同其觀點的網民寥寥無幾。雖然人權觀察的人權報告被《人民日報》說得一無是處,但是,卻沒有一家中國媒體敢於轉載該報告的中國部分,顯然,這是一種心虛的表現,因為一旦讓讀者看了原報告,誰是誰非便一目瞭然。

一直在充當官方喉舌

在當今中國,有三大官方喉舌,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雖然這三大新聞機構在國際輿論和很多中國民眾的心目中形象欠佳,但是,各地方政府官員卻唯它們的馬首是瞻,將它們的報導或評論視為權威和政策風向標。

如今,隨著網路的發展,新媒體逐漸成為了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獲得資訊的首選渠道,而報紙這種傳統媒體則日漸式微,諸如《人民日報》等黨報更是不受民眾歡迎。不過,因為該報是最大的黨報,所以,即使其口碑甚差,但是,各級政府機關卻爭相訂閱,以此來表效忠和洞悉官方走向。

《人民日報》從開辦到現在,從來都不屬於人民,而是一直為官方所操控,從反右到文革,再從23年前的"六四事件"到今日,《人民日報》一直都在以官方喉舌形象示人。"畝產萬斤糧"、"學潮時沒死一個學生"等都曾經是該報的"傑作",如今,雖然民智漸開,但該報依然是撒謊成性。

大凡人權狀況惡劣和政治專制的國家,其國名和機構名稱便喜歡以"人民"、"民主"、"共和"等現代詞匯相冠。北韓與中國便是顯著的例子。《人民日報》更是這種專制制度下的產物,其媒體屬性不存,只是權力的發聲器而已。

《人民日報》連同謊言,成為人權反證

從各類敏感人士紛紛被判重刑入獄、有毒食品層出不窮、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獨立參選人紛紛落選等情況看,除去十年文革時期,中國的人權狀況在胡溫時代已經跌入了歷史的最低谷。然而,《人民日報》卻對上述這些情況視而不見。

在貞觀時期,唐太宗李世民曾鼓勵臣民進諫,沒有哪位因為進諫而身陷囹圄,正因為廣開言路,才有了貞觀之治和大唐盛世。以李世民的標準,《人民日報》這樣以溜須拍馬和弄虛作假為能事的報紙只配拿去漚肥了,因為它所產生的效果長遠而言不是維護了統治集團的統治,而是敗壞了媒體和社會道德,加劇了官民矛盾。

毫無疑問,倘若《人民日報》希望中國社會能夠長久穩定,希望中共的統治能夠千秋萬代,那麼,它更應該做的其實是正視惡劣的社會現實,恪守新聞媒體的職業道德和堅持媒體人的應有良知,直陳社會陰暗和政策利弊,而不是像潑婦罵街一樣對有公信力的人權報告指指點點。

《人民日報》針對人權觀察人權報告的四篇評論讓很多人再一次看清了這家新聞機構的官方喉舌本質,將它稱之為"愚民日報"或許更為準確。不過,在民間輿論日益獨立的今天,《人民日報》連同它製造的謊言,一起成為中國執政者踐踏人權的證據。

作者:劉逸明

責編:吳雨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劉逸明,1980年出生於湖北鄂州 。擔任過《中國民營》雜誌社駐深圳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網路特邀編輯。2011年1月被評為鳳凰網2010年度十大寫手之一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