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2018年7月的"超級月亮"之夜後,今年1月21日,地球人又可以經歷一次令人嘆為觀止的月食奇景。歐洲、北美、南美和西非是最佳的觀測地點。在非洲中部、東部以及亞洲,只能看到一次月偏食。所以,對能早起的歐洲人是個不錯的選項。
在德國,凌晨4:30左右就可以看到月食了。4:34時,月球將開始進入地球的陰影,月食的景象會在5:41到6:43之間出現,在6:12時,月亮被遮擋的面積達到最大。日出前不久,大約7:50,月球將完全擺脫地球的陰影。這次的月全食將出現在夜空的西方,月亮高出地平線的角度僅為16度。
"血色"月亮
太陽光進入地球大氣層後,波長較短的藍色光被散射,無法到達月亮,只有波長較長的紅色光能穿透大氣層,間接映射到月亮上。站在地球的角度看,月亮的顏色不再是平時的銀色,而是金紅色,因此也被稱為"血月"。這種紅色的深淺程度,主要取決於大氣的濕度 、塵埃及其它微小顆粒物的濃度。
不能錯過的奇觀:超級月亮、藍月亮、月全食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此外,月亮還顯得比平時更大。這是因為此時的月球離地球更近(357340公里),而且月亮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不久,本來看上去就更大,就像日出時的太陽一樣。
月球與地球陰影相遇,也就是出現月食的頻率每年約為2.5次。但並非每次都是月全食。只有在滿月時、而且月球完全沒入地球陰影時,才會出現月全食。
在德國,今年7月16日晚間還能看到一次月偏食。而今年7月2日的日全食,只有在南美洲才能看見。12月26日將出現的"金環"日食只有在亞洲才能一睹芳容。
2022年5月的下一次月全食,在德國無緣見到,因為發生時正值白天,肉眼無法看到。而再下一次月全食,要等到2028年12月31日。
2015年9月28日上演了兩個罕見的「天象大片」——超級月亮和月全食。自古以來人們就為月亮的魅力而傾倒,它也是藝術家們的一個重要的創作源泉。
圖片來源: www.moonmoonmoonmoon.com2015年的9月28日,人們欣賞到難得的天文奇觀。當月亮轉繞到距離地球最近的地方時就會出現「超級月亮」,此時的月亮看起來比平時更大、更亮。2015年的中秋就恰逢一次「超級月亮」。進入地球影子的月亮呈血紅色。在這一天同時發生月全食則更是罕見。其實月亮根本無需「上演」如此「戲碼」吸引注意,自古以來,月亮獨特的神秘和魔力讓人類為之傾倒,它也是眾多文人墨客寄託情思的重要載體。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Phil Walter遠古時代,人們對月亮十分崇拜。月亮的圓缺與人們的作息被聯繫在一起。日期是以月亮周期計算的。圖片上是內布拉星象盤,1999年人們在薩克森——安哈爾特發現了這個星盤。經過鑑定,它的年齡大概在3700-4100歲之間。人們可以從這個珍貴的發現瞭解到當時的天文知識和信仰崇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藝術家們對月亮的演繹多種多樣,大多數情況下月亮是浪漫的化身,承載著人們無窮的幻想和期待。圖為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s)1820年的油畫《望月的兩個男人》。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Heritage Images/Fine Art Images月亮也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恆的主題。尤其給詩人帶來靈感,他們借月亮來表達思念、惆悵之情。歌德的《對月吟》借月亮向心目中的愛人表達愛戀,詩歌開篇寫到「你又把靜的霧輝籠遍了林澗, 我靈魂也再—回融解個完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 Edelmann/Städel Museum/ARTOTHEK/The British Museum(Ausschnitt)古詩中的月亮充滿柔情,歌曲中,月亮也溫柔婉約。全球各地的歌唱家都創作過以月亮為主題的作品。對許多喜愛音樂的中國人來說,不僅對《月亮代表我的心》或者《彎彎的月亮》這些流行歌曲耳熟能詳,也能哼唱幾句貓王的經典情歌《藍月》(Blue Moon)。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馬克‧吐溫曾說過,每個人都像月亮,有著從來不讓任何人看見的黑暗面。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化中就有關於狼人的種種傳說。他們在月圓之夜會從人身變為狼身。狼人的形象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魔幻、科幻題材的電影之中。圖為1941年的經典影片《狼人》。1987年的美國浪漫喜劇《月色撩人》也是一部廣為人知的電影。女歌星雪兒(Cher)因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United Archives/IFTN1969年人類首次登上月球。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阿爾德林(Buzz Aldrin,見圖)在月球成功著陸。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Nasa不過月亮依然魅力不減。2013年,艾未未與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進行合作,推出了名為「月球」的線上繪畫計劃,網民可以登錄該項目,在虛擬月球的任意角落用數位畫筆作畫。在項目的介紹中,兩位藝術家一起寫到「創造力可以突破任何邊界。沒人能阻擋想法、風、和空氣。」
圖片來源: www.moonmoonmoonm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