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帝企鵝種群減少近90%
2018年8月5日廣告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35裡,曾經的帝企鵝最大種群萎縮近90%。1980年代,尚有約50萬對企鵝在南太平洋的一座島上繁殖,現在,僅剩下6萬對。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專業雜誌《南極科學》上報告了這一情況。
報告指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明。帝企鵝生息於亞南極島嶼。1962年,科學家們在屬於科茲岬(Crozetinseln)的豬島(Île aux Cochons)上發現了約30萬對帝企鵝。八十年代,根據對衛星圖片的評估,那裡生存有約50萬對帝企鵝。這一種群被認為是帝企鵝的最大群體、全球第二大企鵝群體。
"難以找到食物"
以法國拉羅謝爾大學(Université de la Rochelle)教授魏默斯基爾希(Henri Weimerskirch)為首的研究人員們評估了攝於1988至2017年的衛星圖片。他對法國《費加羅報》解釋說:"帝企鵝安身之處,植被消失。其周圍地區,植被保持著。所以,很容易看到帝企鵝種群所佔地方的大小"。
此外,研究人員們還評估了在1962年和2016年之間先後4次從直升機上拍攝的企鵝帝國的航空照片。科學家們確認,在過去30年裡,企鵝帝國"超出預料"銳減約85%,"整個群島上,企鵝們難以吃飽,從而導致總體數量減少。從那以來,其它企鵝帝國有所恢復,豬島上的情況卻越來越糟" 。
實地考察有必要
研究人員們在報告中指出,造成這一現象可能有多種原因:人類帶來的貓,吃掉了企鵝幼崽;疾病;與尼諾氣候現象有關的環境條件改變。不過,魏默斯基爾希指出,所有這些假設都無法充分解釋,怎麼會有如此規模的萎縮。他表示,"的確需要去實地考察,力圖解開這一令人不安之謎" 。
凝煉/達揚(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