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dima Wahl
2008年9月21日前進黨黨主席的選舉結果只有微弱之差,但是它卻證實了人們此前的預料,以色列現任外長利夫尼在大選中勝出,儘管與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交通部長莫法斯的得票率之差不是10%至12%,而僅僅是一個百分點。具體地說就是,利夫尼獲得的選票比莫法斯多出431張。這一個百分點足以使利夫尼得以組建政府內閣,也足以為其製造障礙,給以色列政府領導層的過渡增添變數。
令以色列引以為豪的是,它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民主國家,事實也的確如此。但是現在,該國卻連續兩次出現政權更迭,而且並非建立在普選的基礎之上:民選產生的以色列前總理沙龍於2006年昏迷不醒時,領導重任便落在了副總理奧爾默特的肩上。奧爾默特因涉嫌腐敗醜聞而四面楚歌,這時前進黨決定舉行黨主席大選:7萬4千名擁有選舉權的黨員將決定以色列的未來走向。但只有55%的黨員行使了自己的選舉權利。
為此,由國防部長巴拉克領導的社會民主工人黨有理由在前進黨正式公佈選舉結果的數小時後呼籲重新舉行全國大選。巴拉克稱以色列人必須做出選擇,而他們將繼續選擇工黨。
而這恰恰是大家所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一旦正式宣佈舉行新一輪普選,那麼大選將最早於明年3月舉行——在此之前,以色列將處於選戰之中,而其他所有的一切將被擱置。尤其是原本就進展不順的緩解以巴衝突的努力將會因此而蒙受更大的挫折,由於美國總統大選在即,直到美國新總統上任就職後,華盛頓不會給中東和平進程注入新的活力。
工黨夢想在大選中獲勝則純屬異想天開,不切實際。很有可能會出現另外的情景,那便是:由巴拉克領導的工黨繼續行動乏力,前進黨的勢力也將會受到削弱,從中得利的漁翁將是昔日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他有望率領從前進黨分離出來的"利庫德集團殘部"重返政壇權力中心。
其後果不言自明:奧斯陸協議因納坦雅胡的從中作梗而陷於失敗。儘管中東和平努力不是以色列政策的全部,但沒有和平努力則一切都無從談起。為此,人們必須寄希望於,利夫尼將繼續與巴勒斯坦人的談判,並獲得成功。果真如此,那麼利夫尼則可以放心大膽地宣佈舉行新一輪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