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霍梅尼影響猶在

2014年2月10日

35年前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沙阿政權被推翻,君主政體被伊斯蘭共和國取代,人民歡呼雀躍,但很快他們也認識了一位集所有權力為一身的最高領袖,而他的影響力至今猶在。

Ayatollah Khomeini - islamische Revolution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魯哈尼(Hassan Rohani)去年6月當選總統以來,伊朗的政治措詞發生改變。這名溫和的神職人員公開表示"與西方合作","核爭端取得進展","給予伊朗人民更多自由"。其他國家對這些語句表示贊許,但是卻不會因此盲目相信,魯哈尼一人就可以實現其中的任何一項承諾。因為伊朗憲法明文規定,魯哈尼所有問題都要請示"最高精神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Ayatollah Khomeini)是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核心人物,伊朗憲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霍梅尼的國家理論為基準。

"沙阿必須下台!"

1978至1979 年伊斯蘭革命之初,革命方向尚未確定。因為這場顛覆伊朗的革命的參與者形形色色:共產主義者、民族主義者、自由派和宗教力量,他們卻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伊朗沙阿(即國王)必須下台!"沙阿在華盛頓的支持下執政長達25年之久:對內實行獨裁,對外淪為傀儡。伊朗的貧富差距在此期間擴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特別是在郊區,百萬伊朗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沙阿身邊的少數精英卻過著奢華放蕩的生活。

在柏林生活的伊朗新聞工作者尼盧曼德(Bahman Nirumand)親歷過德黑蘭的這場革命。他回憶道,革命首先主要由中產階級發起,"伊朗因為其石油收入而成為經濟強國。"他繼續說:"城市裡由此產生規模較大的中產階級,他們要求政治話語權。"他們追求一個自由的伊朗。1953年,伊朗當時民主選舉產生的首相摩薩台(Mohammed Mossadegh)被美國中情局(CIA)參與策劃的政變推翻。1978年革命中,許多抗議者還曾高舉他的頭像。

伊朗沙阿巴列維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Keystone

伊斯蘭信徒之後才加入革命,主要也是因為霍梅尼成為他們的領袖。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伊斯蘭學者哈雅特伯(Reza Hajatpour)曾於1978年在伊朗貢姆神學高校開始學習,他介紹說:"霍梅尼是沙阿最尖銳的宗教批評者。"就在許多宗教人士試圖遠離政治時,結束巴黎流亡返回伊朗的霍梅尼發表了反對沙阿政權的煽動性講話。霍梅尼不僅承諾要幫助窮人,他還希望結束被視為"西方式頹廢"的精英奢華生活,推進一場徹底的文化思想轉變--邁向"伊斯蘭共和國"。伊朗人備受振奮地追隨著他,尼盧曼德回憶說:"人們當時想,'共和國'聽起來不錯,至於'伊斯蘭',反正我們國家也是個伊斯蘭國家。當時卻沒有人說明,最終目標其實是實現伊朗全面伊斯蘭化。"

短暫的"自由春天"

伊朗革命之初呈現一幅穆拉(伊斯蘭教學者)似乎在與自由派合作的景象。1979年2月1日,霍梅尼結束流亡返回伊朗。四天後他便任命自由派政治家邁赫迪‧巴扎爾甘(Mehdi Bazargan)為臨時政府總理。"在他的任職期間就已清晰可見,宗教和自由力量之間存在異議," 哈雅特伯回憶說。霍梅尼的擁護者使用殘忍暴力清除幾乎所有沙阿的支持者,並努力在伊朗推行嚴格的伊斯蘭社會秩序。1979年12月伊朗舉行全民公投,以絕對多數通過了為革命領袖霍梅尼"量身定做"的伊斯蘭憲法。

在柏林生活的伊朗新聞工作者尼盧曼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Zentralbild

穆拉的全權

左派和自由派幾乎無法反抗霍梅尼,但是卻可以繼續讓權力之爭保持一陣子的懸念。1980年1月,也就是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被佔領後,巴尼薩德爾(Abolhassan Banisadr)被百姓選為新一屆共和國總統。 "但是也不難看出,伊朗宗教派並不贊同這一結果。" 哈雅特伯繼續介紹:"他們有自己的候選人。" 巴尼薩德爾逐漸成為令霍梅尼不悅的對手,他一再發出謹防宗教獨裁的警告。"民眾意見不一," 尼盧曼德說:"最終決定在伊朗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才產生,正如霍梅尼所說,這場戰爭是'天賜的禮物'。"

1980年9月,在美國的支持下,伊拉克的軍備得以大規模升級, 總統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下令向伊朗發起進攻。慘烈的兩伊戰爭持續八年至久。從軍事角度而言,最終雙方不分勝負,人員傷亡高達一百萬人。尼盧曼德分析說,但是從內政方面來看,這場戰爭使伊朗人民最終做出了對穆拉有利的決定。"因為所有反對派都因為外敵入侵而不復存在,因為數十萬人被派往前線參戰,伊斯蘭信徒奉行其為國捐軀的思想。"最知名的政治受害者是巴尼薩德爾:他被迫為前線多場戰敗負責,1981年6月21日,伊朗議會罷免其總統職位。最遲這個時候,穆拉的道路終於暢通無阻了。

在巴黎流亡的霍梅尼已成為媒體焦點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arcel Binh

強大的宗教領袖 軟弱的總統

接二連三的處決浪潮令伊朗國內震驚不已。自由派、共產主義派、沙阿擁護者和宗教內部反對派一一遭遇迫害、被捕和處決。繼巴尼薩德爾後,穆罕默德‧阿裡‧拉賈伊(Mohammad Ali Radschai)就任總統,但他上任僅20天後就在一次炸彈襲擊中身亡。其職位由賽義德‧阿裡‧哈梅內伊(Sayyed Ali Chamenei)接替。霍梅尼去世後,哈梅內伊成為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即該國最強大的人。

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該國政治體系鮮有改變:如今所有一切依舊要向最高精神領袖請示。魯哈尼不能在未經哈梅內伊同意的情況下作出任何決定。哈梅內伊卻早已不具霍梅尼的魅力,哈雅特伯指出:"伊斯蘭共和國思想已不再重要,如今一種堅實的實用主義佔據主導地位。"總統魯哈尼實行的新政也表現出這一點。"現在人們試圖在他的領導下,一定程度上重新修復過去數年裡內政和外交政策領域留下的傷疤。" 哈雅特伯補充說:"人們希望改變,但是現在這種變化不再緊緊圍繞神職人員和民眾之間的矛盾,而是更多圍繞受制裁及失業影響的人和那些體制獲利者之間的社會矛盾。

作者:Thomas Latschan 編譯:安靜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