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導彈不能帶來民主」

2011年11月11日

國際原子能機構公佈有關伊朗核計劃的報告後,以色列繼續威脅要動武。流亡國外的伊朗反對派發聲:他們譴責伊朗政府,但反對採取軍事行動。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伊巴迪圖片來源: DW

120多名流亡國外的伊朗反對派人士聯名簽署一封公開信,表達了對可能發生的軍事幹預的擔憂。公開信是在周二(11月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伊朗核計劃的報告公佈前幾小時發表的。流亡美國的伊朗記者賈尼(Akbar Ganji)是發起者之一。賈尼在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時,指出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應對目前該國與國際社會的爭端激化負責,"這位宗教領袖對內殘酷鎮壓民眾,對外干涉別國事務,並煽動反以色列情緒。"

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後爆發的民主運動被當局鎮壓。許多反對派人士被判長年監禁,另一些人被迫流亡國外。同時伊朗試圖在中東地區成為主導力量,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擴大其勢力,與沙烏地阿拉伯抗衡。31年前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敵視以色列就是伊朗外交政策不變的旋律。

軍事幹預將加強德黑蘭政權

記者賈尼認為,對伊朗核設施採取軍事打擊對伊朗人民是說不過去的。因為幾乎所有伊朗國內國外的反對派都不贊成針對該國的任何軍事幹預。"這看上去像是由外國支持的推翻現有政府的企圖,但實現政權更替應該是伊朗人自己的事。"

賈尼是伊朗知名的政府批評人士,2006年他在服刑多年後離開的自己的國家。賈尼被視為民主運動的先驅者之一,他致力於同伊朗民眾直接對話,呼籲國際社會更多地譴責伊朗當局對人權的侵犯。他相信,用戰爭是不能實現民主的。他參與發起的伊朗流亡反對派人士的公開信中寫道:"用導彈是無法輸送民主的。"

賈尼擔心,對伊朗的軍事進攻將加深伊朗人對某些西方國家潛在的不信任。"誰要是支持這樣的軍事打擊,就會被伊朗人看作叛徒。"

激起民族主義情緒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伊朗民權人士伊巴迪(Shirin Ebadi)也持類似的觀點。這位64歲的女律師認為,不管是針對核設施還是其他目標,軍事攻擊都會激起伊朗人的民族主義情緒,這反而會讓政府的統治更加穩固。

2009年以來生活在倫敦的伊巴迪一再指出伊朗存在嚴重的侵犯人權問題。但她認為,外部的強力干預是改變伊朗政治體制的錯誤途徑。"如果對伊朗實施軍事幹預,民眾會將他們對政府的不滿先放到一邊。這無異於給政府輸血。當局會藉機以保障國家安全的名義鎮壓反對派。"

伊朗當權者使用這種手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期間,伊朗當局就處死了監獄中關押的大批反對派人士,理由是"保障國家安全"。伊巴迪的忠告是:"最好是等待這個政權自己瓦解。"

作者:Shabnam Nourian,Sybille Golte 編譯:葉宣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