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內政部發言人稱,根據大部分選票計算結果,現年60歲的萊西(Ebrahim Raeissi)以較大優勢領先競爭對手,得票率超過62%。另3名競爭對手已向他致賀。在投票之前,這位保守派人士即被認為幾乎肯定當選。
政治權力轉移
現任總統魯哈尼發表電視講話稱,第一輪投票已選出新的國家元首,但未說出獲勝者的名字。他只是表示:"我的正式祝賀將在晚些時候表達。不過,我們已經知道誰得到了足夠的選票,選民今天選出了誰。"
在新冠疫情和低投票率背景下,本周五(6月18日),投票時間延至深夜,全國投票站數量增加到7萬多個。
此次選舉決定被視為溫和派的魯哈尼的繼任者,兩屆任期後,魯哈尼不能再次競選。
尚無官方正式計票結果
根據半官方的法爾斯通訊社的報導,截至傍晚時分,5900多萬選民中只有37%的人投了票。德黑蘭內政部表示,不能證實這一數字。國家電視台則稱,全國範圍出現高投票率。
在最初批准的7名候選人中,只有4人在選舉日參與競選:一極端保守教士、一改革派人士、一名前將軍,及一強硬派人士。
保守派教士、國家司法總監萊西從一開始便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勝選。他是伊朗最高政教領袖哈梅內伊(Ajatollah Ali Chamenei)的心腹。前央行行長央行行長阿卜杜勒納賽爾‧赫馬提(Abdolnasser Hemmati)則被認為無甚機會。作為有改革色彩的經濟學家,他特別寄希望於抗議票。
萊西在4年前的選舉中不敵魯哈尼。此次,他通往總統的道路則好行得多。所謂的監護委員會也確保了這一點。作為最高選舉監管機構,它剔除了強力競爭者。此舉甚至在政府內部也引發激烈抗議。大量選民也對這一被很多人認為是做表面文章的非民主選舉越來越不感興趣。
萊西自稱是扶貧反腐鬥士
專家們相信,作為總統,萊西不會延續魯哈尼的溫和路線。在競選期間,他側重經濟問題,承諾迅速結束美國制裁導致的金融、經濟危機。
然而,若不同美國談判被雙方破壞的2015年維也納核協議的未來,結束制裁,從而結束已持續近3年的經濟危機,將毫無可能。競選期間,萊西曾這樣說:"我們將尊重協議,但條件由我們而不是美國設定。"
觀察家們還預計,就任總統後,萊西將在中東政策上走更激進路線,在對以色列關係上,甚至持較前更加不共戴天的立場。
(德新社,路透社,法新社)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40年前,霍梅尼以及支持者奪取了伊朗政權。這名政教合一的領袖巧妙利用人民反對巴列維國王的情緒,建立並鞏固了延續至今的伊朗國家體系。
圖片來源: Reuters/Official Khamenei website1979年2月1日,霍梅尼乘坐法國航空公司的客機結束流亡生涯,回到久別的德黑蘭。一名記者問他「現在什麼感覺」,霍梅尼答道:「我沒有感覺」。情感屬於世俗范疇,而霍梅尼是真主的使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1978年12月10日、11日兩天裡,估計有600萬至900萬人在伊朗各大城市走上街頭,這些抗議活動基本上是和平的,而同年9月8日舉行的抗議活動期間則發生了流血鎮壓。以巴列維國王為首的政府清楚,政權被推翻已是指日可待,毋庸置疑,將取代自己的將是宗教領袖霍梅尼。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PI還在流亡期間,霍梅尼對伊朗國王為解放婦女頒發的新政發動抨擊。新政包括,1963年伊朗婦女獲得了普選權。即便如此,大部分伊朗婦女熱切盼望霍梅尼回歸,希望伊朗君主制就此終結。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NO/Votava1971年伊朗國王和王後在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舉行盛大慶典,紀念2500年前誕生的波斯帝國。許多國家元首均到場慶賀。霍梅尼也從流亡地發來「賀電」,稱伊朗現行的君主制「殘忍、邪惡,同伊斯蘭教義背道而馳」。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kg-images/H. Vassal這是巴列維國王和王後1979年6月在流亡地墨西哥庫埃納瓦卡市(Cuerna Vaca)。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浪潮中,巴列維國王不得不在當年1月16日率王室逃離德黑蘭,次年7月27日,因癌症不治死於埃及開羅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PI1979年1月,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街道上,伊朗士兵同平民相互問候。士兵手持象徵和平的丁香花迎接和平。2月11日,伊朗軍隊宣佈保持中立。儘管如此,2月與4月間,革命法庭仍然將數名將軍判處死刑。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U霍梅尼返回伊朗後,立即宣佈迄今的君主制、伊朗政府以及議會為非法。他說,「我將任命一個新政府。我這樣做,基於這個民族對我的信任。」伊朗研究學者認為,在1979年年初,霍梅尼的這番話並非自欺欺人,而是當時的現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FY巴扎甘(Mehdi Bazargan,1908-1995)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就參加反對派運動同巴列維王朝做鬥爭,因此曾遭到多年的監禁。霍梅尼任命巴扎甘為政府第一總理,但後者卻批評霍梅尼,稱其是「戴頭巾的君主」。巴扎甘在總理的位置上只坐了9個月。
圖片來源: Iranian.com1979年11月,伊朗激進大學生佔領了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並將使館人員扣留作為人質。這一行動前有傳言說,美國將保護巴列維國王重返伊朗。霍梅尼巧妙利用這一革命聲勢,將新憲法的批評者稱為「美國的盟友」給予打壓。作為宗教最高領袖,霍梅尼也是伊朗憲法制定的最高決定者。
圖片來源: Fars1989年,哈梅內伊(Ali Chamenei)被專家委員會推舉為霍梅尼的繼承者,直到今天,哈梅內伊的地位凌駕於所有機構之上。現年79歲的他並沒有前任霍梅尼的特殊魅力,但他卻忠實代表了強硬派的保守立場:拒絕任何制度性改革,毫不留情地鎮壓反對派人士。
圖片來源: Reuters/Official Khamenei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