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結束中國行 習近平將應邀回訪
2023年2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伊朗總統萊西(Ebrahim Raisi)結束訪華之際,中國官媒新華社2月16日下午發布中伊雙方簽署的聯合聲明。雙方重申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中方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伊朗內政,破壞伊朗安全穩定。伊方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根據聲明,萊西邀請習近平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欣然接受邀請,表示願在方便時訪問伊朗"。
萊西14日同習近平舉行會晤時,習近平表示"無論國際和地區形勢如何變化",中方都將"毫不動搖發展同伊朗的友好合作",推動發展"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表態支持伊方抵禦單邊主義、霸凌主義,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伊朗內政。
萊西則表示,希望同中方深化貿易、基礎設施等領域務實合作,並歡迎中國企業赴伊投資,"期待更多中國遊客赴伊旅遊"。中方在會談中也表示願意進口更多高品質的伊朗農產品。據報導,中國和伊朗共同簽署了農業、貿易、旅遊等領域的多項雙邊合作文件,但未提及具體細節。
專家:制裁之下難合作
中國目前已經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英國杜倫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中東問題專家庫伊(Marzieh Kouhi)指出,經濟合作是中國與伊朗以及整個中東地區關係的支柱。中國要滿足本國巨大的能源需求,而伊朗則力圖應對西方制裁對經濟造成的挑戰。 但儘管如此,尤其對伊朗而言,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並非僅靠意願就能推進:"回顧中國參與伊朗發展項目的歷史,包括魯哈尼執政期間簽署的為期25年的戰略協議,伊朗充分認識到,如果不取消制裁,特別是與國際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FATF)規定相關的制裁,這種合作就無法走得更遠。"
伊朗2021年與中國達成一項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協議。該協議計劃在包括核能、港口、鐵路、軍事技術和油氣在內的項目上投資數千億美元,但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落實。
庫伊指出,從伊朗訪華代表團成員中包括目前的核協議首席談判代表卡尼(Bagheri Kani)這一點看,"可以推斷,他可能要求中國在核協議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擺脫僵局和推進談判進行斡旋。"
根據中國官媒報導,習近平在會談中強調,中國將繼續"有建設性地參與"恢復關於執行伊朗核協議的談判,支持伊方維護正當合法權益,並呼籲國際應盡早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
巨製協議尚未落實
在庫伊看來,伊朗在中國首先不是在尋求擴大合作,"而是試圖確保其在中國能源市場的份額得到維持,想辦法拿回自己的錢。如果運氣好的話,已經簽署的協議還能進入落實步驟。"
她補充說,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中國通過購買伊朗的石油為德黑蘭提供了喘息的機會,儘管價格至少比市場價格低 30%。中國還為伊朗提供了購買一些其無法在國際市場上輕易找到的產品和技術的機會。
半島電視台援引伊朗工商礦業商會國際關係和出口發展委員會成員魯霍拉‧拉蒂菲(Ruhollah Latifi)菲預計,萊希訪華會對雙方貿易產生積極影響。他指出,伊朗石油部長隨同出訪,旨在增加伊朗對中國的原油出口。
儘管中國和伊朗在很多領域都有著反西方的立場,但雙方合作更多基於經濟利益。而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又增添了更多不確定因素。庫伊指出,中國試圖在俄烏衝突中表現中立,避免被歸入任何一方陣營;而伊朗則通過向莫斯科出售在戰爭過程中被證明非常有效的無人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指責。 "如果中國與被指責為烏克蘭戰爭間接支持者的國家走得太近,對中國的形象地位不利"。
兩個多月前,中伊之間還出現一次齟齬。去年12月習近平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期間發表的中國-海合會聯合聲明,因涉及了阿聯酋與伊朗之間三個有爭議的島嶼爭端,在伊朗引起不滿,被認為有干涉內部事務和領土問題之嫌。伊朗外交部因此召見了中國駐伊朗大使。
不過庫伊指出,這一風波更多體現在伊朗的媒體上,而非官方的反應。「考慮到伊朗備受孤立、尤其在大國中缺乏夥伴的處境,德黑蘭不能冒險提出太激烈的批評。而隨著伊朗領導人獲邀訪問中國,這件事也就成為過去了。」
在訪問中國期間,萊西還在北京大學被授予了名譽教授稱號,並在北大發表了演講。據央視報導,萊西表示,伊朗 "願憑借自己的地理優勢與中國一道打開貫通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他還指出, "世界上有些國家的政客難以承受中國和伊朗的崛起,經常設置障礙,造成我們在區域一體化建設的道路上花費巨資。但我們不會接受這些障礙"。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