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伊朗議會選舉投票結束

2012年3月3日

路透社消息,目前看來,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Ahmadinedschad)陣營在伊朗議會選舉中顯然位居下風。據伊朗國家媒體報導,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Ajatollah Ali Chamenei)的支持者在許多地區成為大贏家。

EDITORS' NOTE: Reuters and other foreign media are subject to Iranian restrictions on leaving the office to report, film or take pictures in Tehran. A cleric casts his ballot during the parliamentary election at a mosque in southern Tehran March 2, 2012. Iranians voted on Friday in a parliamentary elect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reinforce the power of the clerical establishment of Supreme Leader Ayatollah Ali Khamenei over hardline political rivals led by President Mahmoud Ahmadinejad. REUTERS/Raheb Homavandi (IRAN - Tags: POLITICS ELECTIONS)
投票從當地時間早上十點持續到晚上十一點圖片來源: Reuters

投票站延長開放時間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多個伊朗通訊社本周六(3月3日)消息,因為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陣營節節敗退,因此,他的妹妹帕爾文‧艾哈邁迪內賈德(Parvin Ahmadinedschad)在家鄉伽姆薩區(Garmsar)參選,試圖在議會中獲得一席之位。

chi0303 iran wahl aktuell - MP3-Stere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此次選舉是2009年有爭議的總統選舉以來,伊朗舉行的首次選舉。據官方數字顯示,本次的投票率有65%,投票結果將在下周初公佈。因為反對派繼續抵制投票,所以本次選舉主要是保守派內部的派別之爭。據伊朗國家媒體的報導,本周五,選民的投票熱情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原定是到當地晚六點結束的投票時間因此不得不延長開放時間,投票站在當地時間晚11點關閉。不過,這次"熱火朝天"的議會選舉被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稱作既不自由,也不公平。對此,伊朗內政部長納扎爾(Muhammad Mustafa Nadschar)表示,選民的高投票率已經顯示,伊朗人用行動讓敵人的希望落空,而對國家支持的態度。

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投票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landov

伊朗官方數據顯示,有三千多名候選人角逐290個議會席位,從目前126個選區的投票可以看到,有約三分之二的投票是支持納扎爾的。而艾哈邁迪內賈德陣營則贏得了9個議席,改革者和無黨派人士各贏得七個議席。剩下的席位還不能確定花落誰家。

目前哈梅內伊支持者的票數遙遙領先,在接下來的數票過程中仍可能穩坐領先地位。因為目前統計的數字主要來自從農村--那裡其實是他的對手,艾哈邁迪內賈德追隨者最多的地方。觀察者預測,哈梅內伊的支持者大多在首都德黑蘭和其他大城市。近5000萬伊朗人被動員在明年的總統大選之前,參加投票選舉議會成員。

強強之爭

因為重要的反對派政客不在選舉之列,哈梅內伊最大的對手是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的追隨者。對核武器的態度和外交政策可能對選舉多少會有些影響。西方懷疑伊朗發展核武器,而後者則對此予以否認。有觀察者認為,因為這次選舉主要是強硬派之間的內部競爭,所以選舉中的競爭結果如何,都可能不會改變伊朗在核問題的態度。就目前的情勢看來,幾乎看不到會有改革的跡象。

2009年6月,數萬伊朗民眾走向街頭示威遊行圖片來源: AP

而選舉結果也並非完全反映了國民意願,一部分原因是:神職人員與律師組成的憲法監督委員會拒絕了許多人參加選舉的申請。就在投票當天,被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卡魯比(Mehdi Karubi )曾呼籲抵制選舉。在2009年,卡魯比曾參加總統大選失利,敗給了對手艾哈邁迪內賈德。

到底官方消息與投票事實有多大程度上的出入,很難可以查明真相。沒有外國選舉觀察員的監督,低投票率反映了經歷了2009年大選之後人們依然心灰意冷的心情。當時,指控總統選舉舞弊的聲音不斷,有上萬抗議人群持續了數月的呼喚民主的示威遊行。

資料來源:路透社 編譯:文木

責編:文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