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伽利略測試衛星起飛動搖美國地位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12月28日

美國人現在要為他們在全球定位領域的壟斷地位操心了。本周三凌晨,一枚俄羅斯「聯盟號」火箭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攜帶了第一枚由歐洲航天局牽頭的伽利略計劃測試衛星。這個包括中國印度等加入的項目的起飛,意義重大。

伽利略縱橫宇宙圖片來源: AP/ESA, HUART

直到12月初,伽利略計劃還前途未卜,因為德國作為承擔研究經費最多的國家,要求在生產階段獲得與科研投入相當的訂單。在經過了艱苦的談判之後,德國最終如願以償。

在最後關頭,歐盟各國才對該項目達成了政治共識。多年來,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相互扯皮,都希望能夠投入最少的錢,並從伽利略項目中獲得最大的利潤。最終德國拒絕向共同的經營總公司支付費用,並要求德國的投資能夠保障在德國的就業崗位。而目前,伽利略系統的財政預算已經超支四億歐元。

起飛前的雄姿圖片來源: dpa

最終,這樣威脅的手段奏效了。十二月初,德國交通部長蒂芬塞高興地表示:「最後雖然無法讓所有的夥伴國家高興,但是我想,我們可以十分滿意。原先甚至有人對整個伽利略項目提出過懷疑。」

由於受到了德國政府的威脅,歐洲夥伴最終同意將由德國電信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組成的集團納入營運總公司。這樣,德國參與伽利略項目的比例達到25%。德國政府認為,這一參與的比例才能夠真正體現出德國在研製階段投入的資金。伽利略計劃的科研總投資為11億歐元,其中德國承擔著20%的費用。

人們對於伽裡略系統的商業應用充滿了期待,德國方面認為它能創造10萬個工作崗位,而歐盟委員會估計伽裡略系統在歐洲範圍內增加的就業機會甚至能夠達到15萬個。國際社會對於伽裡略系統也表示了巨大的興趣,這讓該系統在布魯塞爾的總負責人拉墨羅十分高興。他表示,世界上的幾個人口大國,比如中國,印度和巴西,都參與了伽裡略項目。而以色列也十分希望加入伽裡略系統,因為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以色列並不願意將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美國人的全球定位系統上。

沖刺圖片來源: dpa

正是由於美國在伊拉克戰爭開始之後曾經關閉了他的全球定位系統,這使得歐洲的伽裡略計劃大受鼓舞。人們在分享一個巨大市場時,總不希望依賴任何人,無論是軍事上的,還是經濟上的。這一市場從汽車導航開始,以後,駕駛員們能夠免費的使用功能與全球定位系統完全一樣的伽裡略系統。而在未來將有更多目前收費的服務項目從伽裡略系統中受益。

2006年1月,參與伽裡略系統的工業企業將簽訂一份最終合同。這樣的話,只要技術研發能夠順利進行,明年夏天試驗衛星就能發送穩定的訊號。2008年就能發射真正的衛星,而到了2010年,由30個衛星組成的整個伽裡略系統就能開始運行。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