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天堂」的核彈—「曼哈頓工程」
2015年8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沒有人知道,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有多少次驅車在聖菲(Santa Fe)至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的那條公路上賓士。它是新墨西哥州最幽美的公路之一,路旁景緻令人心曠神怡。奧本海默希望,如此美景會讓科學家們靈感多多。
群賢畢至
洛斯阿拉莫斯堪稱天堂,而同時又是人類首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研製地。就在這個田園之地,奧本海默引領了「曼哈頓工程」。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立意假手這一工程贏得與希特勒納粹德國的競賽,率先製出原子彈。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為這個軍事科研項目延攬了大批智者,其規模和陣容,在人類歷史上未嘗得見。在這些科技界精英中不乏諾貝爾獎金得主,費米(Enrico Fermi)、玻爾(Niels Bohr)和貝特(Hans Bethe)便列陣其中。及至工程末期,不下6000名科學家及家屬在洛斯阿拉莫斯生活。在遍佈美國全境的各個實驗室和生產基地內,共約12.5萬人參與了曼哈頓工程。不過,所有線索最後都集中到僻靜的洛斯阿拉莫斯,準確地說,是集中到洛斯阿拉莫斯農場學院的那座雅緻的房子內。1943年,當局專為曼哈頓工程徵用這個著名精英學校,將其作為總部。由於該項目是在紐約的曼哈頓區設計的,人們遂將其稱為「Manhattan Engineering District(曼哈頓工程特區)」,以後就干脆簡稱為「Manhattan Projekt(曼哈頓工程)」。
高昂費用
對美國政府而言,曼哈頓工程具有絕對優先地位,經費實際上沒有限制。1940年,啟動資金是6000美元,5年後,預算高達20億。
當地歷史博物館館長麥克萊納漢(Heather McClenahan)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開玩笑說,曼哈頓工程是僅次於登月計劃的最昂貴項目。她指出,除其中心功用外,洛斯阿莫斯還有一個關鍵使命:製造出原子彈。具體來說,那就是,以所有可得到的有關鈾濃縮及化學清理鈈材料的科學結果為基礎,製造出有效的原子彈。人們同時研製兩種核彈:鈾彈和鈈彈。
白沙導彈試驗場
1945年7月16日,萬事俱備。這一天,將實施核爆。人們選擇了比鈾彈複雜的鈈彈,一大原因是,沒有足夠的鈾材料製造出第二枚核彈。
爆炸試驗地點是200英裡外的白沙導彈試驗場(White Sands Missile Range)。白沙導彈試驗場面積巨大,相當於賓尼法尼亞州、羅德島州和華盛頓特區的總和。當年,60個農場主不得不向軍方出讓自己的農場。
當時的爆炸大炕幾乎已難辨識,人們只能感覺到,此地略有傾斜。在四周圍繞的安全柵欄上,人們看到一些隨意掛在那裡的顯示爆炸情形的圖片。當年,奧本海默和項目總負責人格羅夫斯(Leslie R. Groves)將軍從安全的遠處觀察爆炸現況。當時,目擊者們興奮異常,交口贊譽爆炸的壯美、核蘑菇煙雲和耀眼的強光。
「大為驚異」
核爆試驗一個月後,美國人便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上空投下原子彈。參與曼哈頓工程的許多科學家從收音機獲悉此事,並大為驚訝。不少人一直到最後都沒有把握,不敢相信核彈果能成功。曾以化學家身份參與奧本海默團隊的郝金斯(William Hudgens)在回憶人們當時的反應時表示,大家的主要感受是,大鬆了一口氣,但沒有狂歡,「死了這麼多人,我們沒有情緒慶祝」。不過,他表示,投原子彈拯救了百萬人的生命,因為,此舉縮短了戰爭時間。他知道,很多參與曼哈頓工程的科學家與他看法一致。
郝金斯說,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是他一生中的一個極難得機會和最好的事情,因為,原子彈改變了世界。
奧本海默本人則有不同評價。據傳,他後來在白宮與杜魯門總統會晤時表示,他手上從此沾有鮮血。
深深的懷疑感從此伴隨著他,直至他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