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環保發電技術脫貧致富
2010年5月4日
充分而有效的電力供應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戰勝貧困的關鍵。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 的供電專家施特凡‧歐皮茨(Stefan Opitz)發表的一項調查表明,世界上有25億人無法獲得用於照明、做飯以及燒水洗浴所需的電力。歐皮茨在名為《能源就是生命》的報告中寫道,這些人無法獲得最簡單的技術設備,也不具備簡便廉價的解決問題方案改善自己的處境。這種缺陷嚴重阻礙了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在農村地區。
電力短缺降低生產效率
能源短缺和貧困之間的惡性循環,孟加拉國就是一個例子。位於印度東部的孟加拉,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且文盲眾多,尤其是婦女。雖然該國經濟在不斷增長,但主要依靠以農業。孟加拉國每年大米的產量4000萬噸,是世界上第四大大米生產國。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分析指出,孟加拉國屬於缺乏能源。在這個擁有1.5億人口的國家,民宅、商店和工廠經常一片漆黑,原因是缺電。農村地區的居民尤其深受其害。對許多居民和小企業來說,很快通電的希望渺茫。德國技術合作公司認為,即便通了電,每天長時間停電也會嚴重影響企業生產效率。除此之外,由於電器效率低下以及電網陳舊,相當一部分電力被浪費了。
能源稀缺且使用效率低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對孟加拉國來說,一種被稱為家庭太陽能系統的裝置(Solar Home Systems = SHS)可解燃眉之急。尚未通電的家庭和小型企業可以花300美元買下這種太陽能光伏裝置,它可以為電燈、收音機、電視機和手機充電器等小型電器供電。
小小電站,多多資訊
「看電視是人們使用這種家用太陽能裝置的一個重要理由」,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的米謝爾‧布龍克(Michael Blunck)說。有人如果在德國以看電視為由購買太陽能發電裝置,會招來批評的目光,「但是必須考慮到,孟加拉農粗文盲比例高,許多人幾乎沒有獨立獲取訊息的能力。他們不會看報,而且沒有電也無法聽收音機或看電視。」
安裝了小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後,人們才得以從電視和收音機裡獲得訊息和新聞,布龍克說:「這對人們形成政治觀點非常重要」。
多發電,多賺錢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對孟加拉家用太陽能裝置使用者進行的一項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幾乎一半的被調查者表示,能夠獲得外部資訊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變化。他們還說,供電穩定了,也就意味著晚上有了燈光,孩子們在天黑以後還可以看書學習。這也是最重要的變化之一。
近來,在那些沒有連接電網的集市上做買賣的人也用上了太陽能裝置。以前他們採用汽油燈照明。汽油燈的缺點顯而易見:汽油是化石能源載體,價格較貴,而且污染環境。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希望,使用太陽能裝置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為世界上能源薄弱的地區打開通往持續繁榮的大門。
作者:Martin Schrad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