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俄烏最新:槍殺、解職、部隊轉移與糧船啟航

2022年8月7日

赫爾松佔領區的親俄當局表示,一名主管在「遭遇暗殺」後死亡。近來,莫斯科在該區任命的數名官員成為暗殺目標。此外,英國方面的最新情報指出,俄羅斯已解職了至少6名高級國防官員,顯示俄方付出「高昂的戰爭代價」。烏克蘭方面稱,俄羅斯繼續向白俄羅斯轉移部隊。同時,四艘運糧船從烏克蘭啟航,另一艘抵達烏港口。

圖中是從敖德薩港口出發的「海倫娜之星號」(Star Helena),它裝載著45000噸糧食前往中國
圖中是從敖德薩港口出發的「海倫娜之星號」(Star Helena),它裝載著45000噸糧食前往中國圖片來源: Nina Lyashonok/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羅斯在赫爾松地區任命的代表說,該地區新卡霍夫卡市(Nova Kakhovka)的副主管古拉(Vitaly Gura)在「一次暗殺企圖」後死亡。古拉隸屬於受到俄羅斯支持的佔領當局。該當局的發言人證實古拉「因傷勢過重死亡」。

俄羅斯支持的該區負責人列昂季耶夫(Vladimir Leontyev)告訴俄羅斯官媒國際文傳電訊社,古拉在周六上班時被自動武器擊中。

新卡霍夫卡位於第聶伯河沿岸赫爾松市以東80公里處。最近數月,莫斯科在該地區任命的幾名官員成為了暗殺目標。

自從俄羅斯佔領赫爾松地區和扎波羅熱部分地區以來,佔領區官員啟動了俄羅斯化政策——例如引入盧布作為貨幣、開始實施發放護照政策,一些人將其視為俄羅斯在為吞併這些地區做準備。

烏克蘭軍隊目前正試圖奪回擁有29萬人口的赫爾松市,在最近幾周推動了一次反攻,並取得了有一些進展,但還沒有成功地穿透俄羅斯的防線。

親俄官員說,新卡霍夫卡市的副主管在去上班的路上遭遇槍擊(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俄羅斯高昂的戰爭代價」

英國方面的最新情報指出,俄羅斯付出了高昂的戰爭代價。在其每天早上的國防情報通報中,英國指出,俄羅斯武裝部隊的戰爭成本很高,自戰爭開始以來,至少有六名高級國防官員應該已被解職證明了這一點。

「俄羅斯東部和西部軍區的指揮官極有可能失去了他們的指揮權」,英國國防官員說。「至少有10名俄羅斯的將領在烏克蘭戰場上喪生,這使這些解職變得更加複雜」,英國情報部門認為,這種對指揮連貫性的累積影響「可能增加了俄羅斯的戰術和行動困難」。

俄羅斯「繼續向白俄羅斯轉移部隊」

烏克蘭總參謀部表示,俄羅斯繼續向白俄羅斯轉移更多的部隊以及防空技術、設備。雖然白俄羅斯沒有正式加入俄羅斯一方的戰爭,但其專制領導人盧卡申科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久就表示,導彈已經從白俄羅斯射入烏克蘭。

圖中是基輔郊區,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貨運飛機安東諾夫An-225的殘骸和被毀的俄羅斯軍用車輛圖片來源: Efrem Lukatsk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烏克蘭總參謀部還表示,其四艘巡航導彈運載工具「已經準備好使用高精度武器」,並稱其空軍、導彈以及大炮部隊將繼續向俄軍集結地、俄羅斯佔領者的軍事裝備和裝有彈藥的倉庫的集中地開火。

「由於(俄方)損失慘重,一些地區的敵方人員拒絕投入戰鬥,並採取了破壞行動」,烏克蘭總參謀部的最新情況總結說。

四艘運糧船從烏港口啟航 一艘貨船抵達

烏克蘭和土耳其的官員表示,四艘滿載著16萬噸玉米等糧食的貨船從烏克蘭的黑海港口啟程。

烏克蘭的糧食出口由伊斯坦堡的聯合協調中心管理和監督,該中心由土耳其、烏克蘭和俄羅斯三方人員組成。上個月,聯合國和土耳其幫助促成了這項糧食協議。此前,烏克蘭停止糧食出口導致全球糧價飆升。聯合國方面警告說,這可能造成糧食短缺已經很嚴重的地區出現飢荒。

周六晚些時候,聯合協調中心授權五艘船通過黑海離開。四艘船獲准從喬爾諾莫爾斯克和敖德薩出發,一艘獲准前往烏克蘭。

這艘獲准前往烏克蘭港的貨船在當地時間周日(8月7日)抵達了黑海港口喬諾莫爾斯克。烏克蘭基礎設施部稱,這是俄羅斯入侵以來第一艘船抵達烏克蘭的貨船。它未來將向國際市場運輸糧食。

土耳其國防部表示,從烏克蘭出發的船隻包括裝載66000噸玉米的「榮耀號」(Glory),該船將前往伊斯坦堡;裝載44000噸玉米的「裡瓦風號」(Riva Wind)將前往土耳其伊斯肯德倫。

另外,「穆斯塔法-內卡提」(Mustafa Necati)裝載6000噸葵花籽油前往義大利;「海倫娜之星號」(Star Helena)裝載著45000噸糧食前往中國。

(美聯社,法新社,德新社,路透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