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就像活在地域一般",佩西特雷娃(Oksana Pechtelewa)這樣敘述道。她來自科梅洛沃,曾有一名23歲的女兒薇拉。2020年1月的一天,薇拉被前男友堪宇斯(Wladislaw Kanjus)殘忍地殺害了。這一事件讓佩西特雷娃的心理受到嚴重創傷。
女兒薇拉身上留下100多處傷痕。鄰居報警後,警察數小時之後才趕到現場,因此被判有罪、緩期執行,而凶手得到17年刑期。
俄羅斯博主安德烈(André Filippov65)曾發推寫道,"在科梅洛沃,警方忽略了7次人們撥打的112報警電話",鄰居最後不得不使用鐵棍破門而入,直到這時,警察還沒有出現。
推特寫道,"薇拉,23歲,躺在血泊當中,她的前男友堪宇斯站在那兒,雙手和小臂上滿是鮮血。"
薇拉的家庭請求法庭對凶手施以重罰懲戒,母親佩西特雷娃譴責法庭忽視強姦罪和剝奪自由罪等事實,對凶手持刀殺人的事實也沒有給予足夠釀刑。
薇拉的家庭提出撤銷原判的申訴,但法院卻從未處理,並稱"犯人下落不明"。後來,薇拉的親屬在社群網站上看到堪宇斯身穿軍服、手持槍枝的照片,他們猜測,凶手已獲釋,正在烏克蘭作戰。
一場噩夢
俄羅斯心理學家伊蘇波娃(Jekaterina Isupowa)認為,受害者家屬常常罹患創傷後遺症,尤其是在失去至愛親人以及自身受到暴力威脅的情況下,"他們的反應通常是恐懼、無助和驚慌。如果凶手關在監獄裡,受害一方會稍稍放心一些,希望災難終將過去。但如果他們發現凶手就會返回,混跡於人群,他們的恐懼感便油然而生。"伊蘇波娃說,這種無助感是極大的不公。
母親佩西特雷娃的感受正是如此。她說,"恐懼、痛楚以及無法理解 - 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她也擔心自己的安全,不願此生再與殺害女兒的凶手碰面。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爆發後,華格納雇傭軍和俄羅斯國防部分別招聘了5萬名和1.5萬名獄中在押罪犯。該數據來自流亡德國的"坐著的俄羅斯"基金會主任羅曼諾娃(Olga Romanowa)。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俄羅斯律師告訴德國之聲,"估計被徵兵的首先是被判10年以上的重犯,當然,對此沒有統計,但被判5、6年的囚犯,一般爭取提前釋放,而不會去冒生命的危險。"
因領導反家暴運動而著名的波波娃(Aljona Popowa)被俄羅斯司法部寫上了外國代理人名單。她強調,並不清楚有多少服刑的殺人犯被送上了烏克蘭戰場,但這名人權人士表示,"凶手被釋放,他們不必服滿刑期,而是得以繼續殺人。"
從殺人犯到"真正的英雄"
今年1月,首領普裡戈津(Jewgenij Prigoschin)同一組囚犯見面時說,在烏克蘭戰場服役6個月之後,可以返回家鄉,而刑期則不再有效。
這些人當中有兩名被判刑的殺人犯。其中一人來自靠近芬蘭的卡累利阿加盟共和國,名叫薩哈洛夫(Pawel Sacharow),2015年因殺害一名退休老婦人被判處11年有期徒刑。他於2023年1月返回家鄉。據媒體報導,薩哈洛夫屬於首批被普丁總統秘密特赦的在押犯,估計這批人當中也包括聖彼得堡人金涅夫(Denis Kinjew),他因凶殺被判17年有期徒刑。
並非所有囚犯都能活著從戰場上回到家中,比如亞爾(Eduard Jar)。2019年,亞爾醉酒後殘酷殺害了一名女性,被判8年徒刑。2022年11月他加入了華格納雇傭兵,2023年2月在激烈交戰的巴赫穆特附近戰死。他的家鄉小村在悼詞中寫道,"他走上征程,去打擊新納粹。對我們地區所有居民,他是真正的英雄,真實的愛國者。"
私人軍隊是非法之物
人權活動家羅曼諾娃指出,俄羅斯事實上沒有法律規定允許雇傭軍和私人軍隊的存在,"因此,5萬名華格納士兵絕對非法的,對他們的大赦也是,因為大赦等於舊的罪行尚未償清,新的犯罪又疊加進來"。她說,此外,國家稱私人軍隊為"志願者"並加以保護,令人難以接受,因為法律規定,歧視"志願者"將受到最高15年的監禁。
然而,這些曾經的囚犯不僅活躍在俄羅斯私人軍隊,今年2月1日以來,在押囚犯可以簽署合約成為軍隊的正式一員。6月底,俄羅斯總統普丁簽署相關法令,准許在押人士參加"特別軍事行動"--即烏克蘭戰爭。
該法律規定,可以徵召可能被判最多5年的犯罪嫌疑人以及被控人員。羅曼諾娃認為,政府利用這一方式,變相徵召那些犯有輕型或者中等罪行的人參軍上戰場,"先逮捕他,開啟刑法程序,被告承認有罪,然後參戰,結束刑法追究程序"。
周六(6月24日)全球的新聞報導只聚焦在一個話題上:俄羅斯雇傭軍頭目普裡戈津在烏克蘭南部宣佈暴動,並接管了當地俄羅斯軍方指揮部,緊接著揮兵北上,直指莫斯科。俄羅斯內部發生兵變!然而不到24小時,一切又急轉直下。
圖片來源: Press service of Prigozhin/UPI Photo/IMAGO6月23日,普裡戈津突然在社群網站上發布消息稱:俄羅斯國防部對華格納傭兵團的後方營地發動了導彈襲擊,華格納兵團準備對此做出回應。不過,普裡戈津只把矛頭對准了國防部長紹伊古以及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暫時並沒有針對普丁本人。他說,"這不是軍事政變,而是正義的進軍。"
圖片來源: Konkord Company Press Service/ITAR-TASS/IMAGO6月24日,在俄羅斯南部城市頓河上的羅斯托夫,華格納雇傭軍宣佈接管該地區的主要軍事總部。普裡戈津在那裡發表影片稱,他的人馬正直奔莫斯科開始了「正義進軍」,他還說「俄羅斯馬上就會有一位新總統」。接著,俄羅斯檢察署就「武裝暴動」立案調查,該國安全局開始偵察普裡戈津的下落。
圖片來源: Press service of "Concord"/REUTERS似乎箭在弦上。車臣地區領導人小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6月24日表示,他的武裝力量已經向"局勢緊張的地區"開進,準備協助克里姆林宮平定華格納傭兵團的反叛。他在社群網站上寫道:"我們將盡全力維護俄羅斯的統一、捍衛國格。"
圖片來源: AP/dpa/picture alliance面對「叛軍北上」,俄羅斯總統普丁發表電視講話,"1917年,俄羅斯曾遭受了這樣的打擊,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勝利卻被奪走了。各種政治冒險家和外國勢力令俄羅斯人自相殘殺,他們為了謀取私利撕裂了國家。我們不會讓這種事再次發生。" 他稱武裝反抗是「背叛國家」,是從背後「捅過來的匕首」,「每個參與叛國的人都將受到懲罰」。但普丁還說,華格納士兵堪稱「英雄」,是他們解放了烏克蘭南部頓巴斯地區。
圖片來源: Pavel Bednyakov/SNA/IMAGO6月24日,當普裡戈津的部隊據稱離首都還有200公里時,莫斯科實行了反恐行動模式的戒嚴。當局要求居民限制出行。莫斯科市政部門還下令,為了安全起見,取消周一的工作日,全市繼續維持戒嚴狀態。
圖片來源: Sofya Sandurskaya/ITAR-TASS/IMAGO然而,就在6月24日晚些時候,白俄總統盧卡申科突然發布聲明稱在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同意下,與普裡戈津達成一項協議,華格納雇傭軍就此停止在俄羅斯各地的所有活動。普裡戈津很快證實了這一協議,他說:「我們正在命令部隊掉頭,返回野戰營地。」他還說理解這一時刻的重要性,並且不想「讓俄羅斯流血」。至於對普裡戈津的刑事追究是否取消,目前說法不一。
圖片來源: Alexander Ermochenko/REUTERS普裡戈津於1961年出生於當時的列寧格勒,即現在的聖彼得堡。曾因搶劫罪和欺詐罪在蘇聯監獄服刑9年。出獄後,他在家鄉做熱狗食品車開始,成立餐飲公司康科德(Concord),為國宴提供餐飲。這類合作給他帶來「普丁廚師」的稱號。2014年,普裡戈津創立私人雇傭軍「華格納集團」。
圖片來源: Misha Japaridze/AP/picture alliance華格納雇傭軍於 2014 年首次介入烏克蘭戰事,幫助俄羅斯非法吞併克裡米亞半島。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華格納軍團在烏克蘭東部激戰中的戰鬥力成為克里姆林宮的重要軍事資產。兵源來自俄羅斯退役官兵、警察以及希望提前獲釋的囚犯,外國人除北約國家和烏克蘭外,也可加入。其指揮官烏裡金崇拜德國音樂家華格納,這支軍團因此而得名。
圖片來源: imageBROKER/Siegra Asmoel/imago images華格納軍團一直活躍在戰爭前線,如在巴赫穆特包圍戰中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幾個月,普裡戈津與俄軍高層爆發了激烈爭吵,認為國防部在巴赫穆特戰役期間沒有提供足夠彈藥補給,公開指責國防部長紹伊古(右)與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應該為華格納傭兵團士兵的大量傷亡負責。6月以來,俄國防部要求雇傭軍月底前簽署協議服從指揮,這在普裡戈津看來無異於繳械,矛盾進一步激化。
圖片來源: Sputnik/Aleksey Nikolskyi/Kremlin via REUTERS6月26日被普裡戈津點名指責「無能」的俄羅斯國防部長邵伊古在電視露面,解說稱其視察前線部隊,不過時間和地點都沒有沒有交待。而人們更關心的卻是普裡戈津的下落,按照同白俄羅斯達成的協議,他應該前往那裡。到了嗎?他的新聞官告知,「普裡戈津向大家問好。一旦能收發訊息,他將回答大家的問題。」
圖片來源: Russian Defence Ministry/dpa/picture-alliance理論上他可以帶走他的雇傭軍士兵前往白俄羅斯。不確定有多少人會跟他走。 不過華格納軍團的生意遍及世界各地,利比亞、敘利亞、非洲多個國家以及拉美的委內瑞拉都是這支雇傭軍撈金的地方。上戰場的士兵據稱每月可以拿到5000美元軍餉。普裡戈津自稱軍隊仍有2.5萬人,美國情報單位估計這個數字應該翻倍。
圖片來源: Press service of Prigozhin/UPI Photo/IMAGO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