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俄美牽手:中國感情複雜

2002年5月24日

「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在外交上處於邊緣地位。當俄羅斯同美國在莫斯科簽署裁軍協定的時候,北京則在口頭上發出了友好的訊號。這家瑞士報紙寫道:

5月24日:布希和普丁簽署了削減核武器協議,兩國將把核武器數量削減三分之二圖片來源: AP

「北京方面的稱讚不多,但畢竟是表示了贊許。在上周美國和俄羅斯宣佈就大規模削減核武器簽署一項新協議後,中國政府稱之為「積極的舉動」並強調,中國歡迎美俄繼續朝著這一方向邁出步伐。」

「新蘇黎世報」認為,事實上,中國的競爭對手削減核武器對中國領導人來說並不是壞事。

「中國至今主要是出於經濟上的原因而放棄了前蘇聯式的大規模核擴充。中國注意到軍事發展要符合經濟實力,這樣的路線總的來說是不錯的。然而,與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數千枚陸基、潛射和機載導彈相比,中國的二十多枚洲際導彈就顯得無足輕重了。知道自己處在劣勢中使北京方面感到強大的負荷。特別是沒有舉足輕重的核威懾,爭執不休的台灣問題就會永遠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北京方面贊許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憤怒。因為事實上,俄美雙方的新協定對北京來說是外交上的重挫,這意味著,北京10年來試圖和俄羅斯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並以此削弱超級大國美國的努力遭到了失敗。

說美俄新協議對中國是一大重挫還因為,俄羅斯以此上升到和美國平級的地位,無疑使中國看上去又低了一大頭。布希成功地使普丁和俄羅斯杜馬從強烈反對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變成願意參與到該項目中,當然會使中國倍感痛心疾首,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美國還表示願意幫助台灣建立一個規模較小的導彈防禦系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