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保時捷監事會執行委員會本周五宣佈,已開始就提前終止奧博穆博士(Dr. Oliver Blume)保時捷董事長職務進行談判。到今年4月擔任英國汽車製造商邁凱倫 (McLaren) 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萊特斯 (Michael Leiters)是可能的繼任。據悉,現年57歲的奧博穆仍將繼續擔任大眾集團董事長。
大眾汽車集團持有保時捷品牌,而總部位於斯圖加特的保時捷控股又是大眾汽車集團的最大股東。奧博穆擔任保時捷總裁已長達10年。3年前,在赫伯特‧迪斯辭職後,奧博穆又接任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一職。
他的這一雙重身份一直備受爭議。今年夏天就有報導稱,保時捷已經開始尋找奧博穆的繼任者。
迪斯突然辭任德國大眾總裁,他給新掌門人留下了哪些難題? 奧博穆上任後,又能給大眾集團帶來哪些改變?
圖片來源: Uli Deck/dpa/picture alliance7月24日,德國大眾集團總裁迪斯(Herbert Diess)突然宣佈將於9月1日辭職。公司同時也公佈了新總裁的人選:目前的保時捷總裁奧博穆(Oliver Blume)。他將同時擔任大眾汽車和保時捷總裁。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奧博穆幾年前就被認為是迪斯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和棱角分明、爭議不斷的迪斯相比,奧博穆的姿態低調、溫和得多,以擅於迂迴實現戰略目標而著稱。1968年出生的他,不倫瑞克大學碩士畢業後一直在奧迪、西亞特、保時捷等大眾子公司任職,並且在2015年出任保時捷總裁。
圖片來源: Uli Deck/dpa/picture alliance和迪斯相似,奧博穆也很早就意識到汽車產業的未來在於電動化,並且力推保時捷的電動轉型進程。2021年,他宣佈,保時捷將在5年時間內為電動汽車投資150億歐元,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電動車型佔保時捷銷量80%之目標。和迪斯相比,奧博穆的這一表態略顯溫和:他至少還尋求部分保留傳統內燃機技術,而迪斯則激進地表示,汽車產業的未來完全在於電動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Weissbrod奧博穆從保時捷公司總裁升任大眾集團總裁後,會否延續迪斯的激進電動車轉型路線?不過,這位54歲的新掌門,首先要面對63歲迪斯留下來的一系列難題,首當其沖的就是大眾集團電動車作業系統軟體的研發阻礙。這也被認為是迪斯辭職的一大原因。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Gollnow導致迪斯辭職的另一大原因是勞資衝突。迪斯曾經多次表示,電動車轉型不可避免地會讓許多現有員工失業,導致工會激烈反彈,甚至發表公開信表示對集團總裁的不信任。而以溫和、充滿團隊精神著稱的奧博穆,則讓各界對他領導集團轉型充滿了期待。
圖片來源: Jens Meyer/AP/picture alliance迪斯給奧博穆留下的另一個「麻煩」是大眾集團的中國業務。中國市場佔據了大眾汽車總銷量的四成多,但是自2019年起,大眾在華銷量就開始下滑,而且新的電動車型在中國市場並不討人歡喜,明顯不敵蔚來、比亞迪等中國本土電動車廠商,而且後者已經在進軍歐洲市場。而大眾新疆工廠面臨的人權指控,也注定將伴隨著奧博穆的任期。值得一提的是,奧博穆2001年獲得了博士學位,是在上海同濟大學攻讀的。
圖片來源: Xing Yun/Costfoto/picture alliance升任大眾集團總裁後,奧博穆依然留任保時捷公司總裁。這家豪華車企計劃在今年底上市,估值或可達800億歐元。不過,當前股市震蕩激烈,保時捷監事會還沒有做出最終決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L. W. Smith當然,奧博穆本身也並非「潔白無暇」。就在幾天前,德國電視二台爆料稱,奧博穆在保時捷內部會議上對員工表示,本屆德國聯邦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中包含了發展合成燃料、保留內燃機技術的內容,保時捷對此「功不可沒」,自民黨主席林德納當時「幾乎無時不刻向我通報最新進展」。外界由此懷疑,奧博穆是在林德納進行政治游說。奧博穆則予以否認,並對自己在內部會議上「措辭不當」表示抱歉。
圖片來源: Malte Ossowski/SvenSimon/picture alliance 邁克爾‧萊特斯曾在保時捷工作13年,之後擔任法拉利首席技術官8年並執掌邁凱倫近3年。
保時捷最近是在大眾集團扮演了拖後腿的角色。對電動跑車的需求低於預期,中國市場業務暴跌,出口到美國面臨高額關稅。9月,保時捷被剔除出德國藍籌股DAX指數。該公司隨後宣佈將推遲幾款純電動車型的上市。自主生產電池的項目也已被取消。10月9日,保時捷公佈今年前九個月的全球銷量下降,其中,中國市場銷量大跌26%。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