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保護個人隱私:中國能否借鑑愛沙尼亞?

Benjamin Bathke
2018年12月2日

中國和愛沙尼亞都建立了數位公眾訊息系統,對個人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兩國的差異在於,中國政府進行嚴格控管,愛沙尼亞則積極爭取民眾信任。

China Überwachungskameras
中國計劃於2020年啟動「社會信用體系「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echina/L. Shanxin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月初,中國主辦了旨在推進實現開放式數字經濟的世界網路大會。中國主席習近平表示,網路發展是"無國界、無邊界的"。矛盾的是,中國作為全球审查網路最嚴格的國家之一,卻投入大量資源以成為數字創新以及人工智慧的領頭羊。自由之家等組織形容中國是"全球侵犯網路自由最嚴重的國家",並警告當警察取得個人數據的權限加大,中國可能成為電子世界中的"反烏托邦"。

讓中國成為"數字反烏托邦"的一大因素是2020年將付諸實施的社會信用體系,該系統將基於事先制訂的社會行為標準,分析和儲存所有公民的信用度,企業、機構和政府單位也將被信用評分。

更多閱讀:專訪:社會信用體系成"國家全面監控"?

未來中國民眾若不探望年邁父母將得到負分,闖紅燈或非法丟垃圾同樣會被扣分。超過40個中國城市已經展開試點,以鄭州為例,當地一法院就對失信的被執行人定製"失信彩鈴",將其失信訊息公之於眾。

"有信用"或"缺乏誠信"的民眾和企業會依據標準獲得獎勵或懲罰。信用評分低者可能會失去申請公共住房等政府服務的權利,或無法將孩子送往私立學校就讀。民眾甚至能通過舉報他人獲得加分。

中國的「透明公民」

03:0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愛沙尼亞是正面教材?

與中國相反,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建立的創新電子政府e-Estonia服務系統獲得民眾好評。該系統採用區塊鏈技術,為公民提供4000種線上服務,包括電子身份證、網上報稅、網上投票、醫療數據、電子簽名等,外國居民也可通過系統取得電子居留證。

愛沙尼亞的電子系統成功的原因在於其信用、透明度、可靠性、穩定性及民眾對個人數據的掌控。例如,當申請失業補助時,有關當局只能取得申請相關資料,但無法窺探申請人的其它數據。當政府單位、服務提供方、警察或醫生查看個人訊息時,系統也會對當事人作出提醒。

更多閱讀:有了智慧型鏡,「法眼」更難逃

該系統以透明公開的方式讓民眾和政府能以安全可靠的方式交換訊息,從而建立相互信任。長期觀察歐洲各國民意的"歐洲晴雨表"在2014年的評比中指出,51%的愛沙尼亞民眾信任政府,遠高於全歐平均水準(29%)。

愛沙尼亞科技新創公司DreamApply的創立者阿羅(Märt Aro)表示信任政府的電子服務系統,因為該系統在開發時"確保民眾能控制自己的數據"。

他對德國之聲解釋道:"我能用我的電子身份證登入電子醫療系統,並確切知道哪名醫生在什麼時間查看了我的資料。"他指出,政府的電子系統甚至允許用戶隱藏部分資料不讓醫生查看,只要有人未經許可閱讀他的個人訊息便會"惹上麻煩"。

信任本國制度?

愛沙尼亞與中國處理數據監管、信任度和公民隱私的做法大相徑庭。愛沙尼亞通過信任打造出個人隱私世界,只要政府能保證個人訊息不被濫用,數據分享不再是問題。中國政府則是對民眾充滿戒備與不信任,採用獎懲機制對個人進行監管。

出乎意料的是,中國民眾似乎不將社會信用系統視為監控手段,對政府的信心更創下新高。事實上,根據柏林自由大學對2200名中國公民進行的調查,80%的中国網路用戶對於社會信用系統持正面看法。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