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假結婚的背影

呂明2002年12月27日

游戲規則是:想拿德國居留的一方出錢,和擁有德國居留的一方假結婚,這樣就有了居留、打工許可,熬上幾年後賺個「德國戶口」就離婚。於是就有了不知丈夫住哪裡的事,於是做跨國婚姻介紹的媒公媒婆越來越多,生意一家比一家好,而那些結婚對象究竟怎樣呢?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圖片來源: BilderBox

萊茵蘭-法爾茲州南部一家中國餐館裡熱熱鬧鬧,座無虛席,精明能幹的女店主阿芳為慶賀自己開店一周年,打出大幅廣告,半價優待客人七天。賓客盈門的興隆生意帶來的高營業額竟然超過了過去的某些清淡月份,阿芳對自己的生活和經營方式感到滿意,主動與筆者談起為外界所半知的,涉及自己居留和持營業執照的一件往事。

偷渡結婚辦居留

她說,五年前,我從浙江省青田縣的一個小鄉村偷渡到德國來,最早的落腳處是威斯巴登以東,陶努斯山區的一個難民營,幾個月後,親戚帶我到法蘭克福的一家婚姻介紹所去,交了一筆錢後,很快就與一位男子結了婚,隨之我的容忍居留更改為長期居留,並同時獲得工作許可,兩年前我的長期居留又更改為無限期居留並得到自主經營許可,接手這家中餐館之前,通過原婚介所的幫助,與那位男子離了婚。

阿芳拒絕透露這家婚姻介紹所的名字和地址,也不願意說出她向婚介所和那名男子支付了多少費用。來自德國僑界的知情人估計,類似以工作和居留為目的的不實婚姻在華人婦女中可能有數十起,她們大多數人的命運似乎都沒有阿芳那麼幸運。

根本不知丈夫住哪裡

一位叫阿美的華人婦女來自福建省福州市郊縣,她已在德國生活了三年,居住在黑森州北部科巴赫地區。不久前,當她去延長居留時,外辦官員發現她仍然不會講最簡單的德語,要求她的德國丈夫陪著一起來辦理延簽手續,然而阿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住在哪裡,居留過期後沒有及時去延簽又再次引起外辦的注意,官員到是找到了阿美的丈夫,僅經過一小時的談話,兩人沒有住在一起生活的事全盤暴露。

阿美沒有被立即驅逐出境,但她捲入了持久漫長的民事訴訟,阿美的律師堅持說她是無辜者,她與德國丈夫在科巴赫市政廳合法登記結婚的事實是真實有效的,兩人不生活在一起並不能被視為假結婚。

阿美對是否能打贏官司而毫無把握,感到生活在這裡的精神壓力很大,並對未來的前景持悲觀態度,她說,我在頭兩年做工掙的錢主要是用於還債,若是還能贏得兩年工作機會,想掙的錢也就差不多了,到時候不管官司打贏打輸,我會自願返回福建老家。

最頭疼的居留問題

阿菊生活在德國北部大城市漢堡,幾年前經由親友介紹,與一個旅德多年的老華僑結了婚,兩人在婚前講好的條件很簡單,阿菊需要長期居留,老華僑需要每個月兩百歐元的資助,因為他是低收入者。阿菊來自中國東南沿海某地,到德國已經八年了,她坦然承認與老華僑的婚姻就是為了獲取長期居留。她說,從到達德國的那天起,最使我頭痛的事就是居留問題,除了結婚這條捷徑之外,我找不到別的更好的解決辦法。

人口走私:德國刑警局備案


十幾年前,旅德華人僅僅知道來自中國大陸的一些婦女為了獲得北美和港台地區的一紙居留,甘願以假結婚的方式合法留下來,沒想到近幾年來,早已靜悄悄地蔓延到了德國,無論在哪個大中城市,均可聽到諸如此類的事件。

以「結婚」名義在德國工作的華人婦女,由於牽涉的人事極為敏感,有些人婉拒記者的採訪,認為這類事情已經為外界隱約所知,處於這種地步,一旦在華文媒體上公開曝光,遍佈德國的同鄉完全能對號入座,猜測出她們的真實姓名。

在和記者的談話中,一位女士無意講出了她結婚的地點是卡塞爾市。記者追蹤來到卡塞爾,見到了有關部門的一名官員,這位官員鑑於「數據保護」的條文,無法具體細述與此有關的事件和案例,但他取出了一份可以公開的資料和幾份剪報,記者驚訝讀到,在近幾年的多起假結婚糾紛的後面,國家刑警局及邊防警察以此為缺口,破獲了四起華人範圍的人口走私案,牽涉到兩家旅行社被搜查,兩家婚姻介紹所被關閉。

婚介行業向東亞市場進軍

曾經在慕尼黑和漢堡兩地的國際婚姻介紹所作過華語翻譯的趙女士,講出了不為外界所瞭解的一些往事,她說,婚介行業近幾年瞄準了東方市場,中國大陸,菲律賓和泰國為熱門,婚介行業自己組織的以相親為目的的旅遊團如過江之鯽,不斷湧往上述地區。

出團前通常會舉辦大小講座,無非是說東方女性溫良恭儉,賢惠顧家,既是天生的好妻子和好母親,又是免費的清潔婦、廚娘和管家婆,最適合與歐美男人組合成穩固的溫馨家庭。

儘管這些陳詞濫調千篇一律,但求婚者極感興趣,一個個摸拳擦掌,躍躍欲試,講座場場爆滿。更有極端唯利是圖的婚介業者,以社會底層為市場對象,薄利多銷,抓到三教九流,告訴他們不用花錢也能娶到東方新娘,誘稱協助別人獲得合法居留,可以得到相應優厚的報酬。

不管他們是長期失業者,領社會救濟的人,還是酒鬼或正在服刑的假釋者,甚至是吸毒者、乞丐或流浪漢,也來者不拒,只要願意在邀請信和擔保書上簡單簽下字,新娘便可順利成行入境,真假婚姻均能迅速辦理成功。

於是做跨國婚姻介紹的媒公媒婆越來越多,生意一家比一家好,吹得天花亂墜的徵婚廣告一則比一則更撩人心肺。趙女士強調,職業婚姻介紹人既不是熱心的紅娘,也不是慈祥善良的月下老人,而是以賺錢盈利為目的的商業行為,招募、應征或求助者應弄清楚這一點。

觀點:以三五年的寶貴青春創作「居留」作品


達姆施達特從事裝璜美術設計的劉女士剛剛和德籍土耳其丈夫離了婚,她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人願意假結婚,這純屬他人的個人自由,只要當事人自己不講出去,別人如何能管得著這類婚姻是假是真,況且,德國人本身的離婚率就高達百分之三十,與外國人的離婚率恐怕還得加倍,整個社會已經將結婚和離婚看得如此之淡。

僑居德國,理應把「假結婚」一事同樣看淡些。那些敢鋌而走險,踏上了這一步的華人婦女,想必是迫不得已,她們的內心肯定有自己的苦衷,也許是最後一步棋而已。

她們拿出自己三五年的寶貴青春,採用「行為藝術」的方式,歷盡艱辛地創作了「居留」這一作品,再用行話來說,她們忍辱負重,含辛茹苦,以作品至上,不惜代價地完成了有利於自身的塑造。所以我認為,為了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假結婚」一題不值得大驚小怪,它無非是在過分嚴格的居留法背後,鑽鑽空子而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