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運紀錄片導演:香港變得躁鬱 盼國際繼續關注
2017年11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2014年,是香港政局風雲變色的一年。由政改咨詢、佔中預演、白皮書、人大831決定,再到雨傘運動,對大學修讀政治、電視電影碩士畢業的陳梓桓而言,香港社會氛圍充斥著無力感。"讀政治的畢業生去投身政治,取決於自己可以影響社會有多少,那一刻的我會覺得什麼也做不到。"沒選擇從政,陳梓桓輾轉選擇用影像,紀錄香港社會狀態。
紀錄青年冀改變社會
"80後"陳梓桓執導的紀錄片《亂世備忘》,記錄了一群香港青年經歷整場傘運故事,主角們不是台上學生領袖,而是台下寂寂無名的參與者。陳梓桓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說,還記得2014年9月26日,黃之鋒、周永康沖進政府總部的公民廣場,當時他帶著攝影機,夾在廣場外示威學生與警察之間,學生訴說佔領的理據,陳梓桓就在那一刻被觸動,此後日以繼夜在佔領區,記錄一群青年,如何展示他們的理想,改變香港社會。
三年過去,陳梓桓覺得今天的香港更像患上躁鬱症。經過佔中、旺角騷亂的躁動不安後,社會變得抑鬱,社運走進低潮,自己也再沒有影片作品。他憶述,兩個月前"雙學三子"黃之鋒、羅冠聰及周永康的公民廣場案,遭律政司申請刑期覆核判囚(現在三人保釋等候上訴),當天他在法院門外看到囚車出來時,見證傘運中的"戰友",如今成為階下囚,再次感受到震憾。
然而,他不感悲觀。"躁動過後,一段長時間的抑鬱,抑鬱後慢慢醞釀又會走到躁動,這是正常循環。"他相信,香港人經歷雨傘運動後,現在應該重新出發,各自在公民社會中守護香港,就像紀錄片中的主角們,有人已經成為了小學教師,有人修讀法律,而他自己就繼續帶著這份"備忘"走進社區。
在港未能發行 海外引起關注
可是,《亂世備忘》始終沒有在香港登上大銀幕,他估計,或許跟電影《十年》聲名大噪,令香港發行商對政治題材變得更忌諱有關。儘管如此,《亂世備忘》在海外大放異彩,去年入圍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上月在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獲頒"亞洲新潮"單元首獎"小川紳介賞"。
陳梓桓說,紀錄片爭取到國際關注,是意料不及。"在日本,50、60歲的民眾,比較關心政治,相反年輕一輩不太關心,這片子正好讓他們看到香港青年關心政治,為社會努力。"紀錄片已曾在溫哥華、捷克巡迴參展,還有台灣電視台播放,日本也有片商打算發行,他希望可以繼續帶著紀錄片巡迴,帶著堅持,延續當年抗爭。
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