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僵硬的微笑與背後的變化

2009年10月20日

"中國在法蘭克福書展上展現了自己露出僵硬微笑的一面。"中國館的展覽從造紙術的發明談到電子書籍,但"觀眾無從知道過去的傷痕,更不用說當今的矛盾。""正式的節目整齊劃一,作家們幾乎如同鐵板一塊。"這是《新蘇黎世報》對本屆書展主賓國中國形象的總結,但該報也從中國官方代表團外圍的一些活動看出,在僵硬的表面之下正在發生變化。

要打造「軟實力」形象應改弦更張圖片來源: AP

《新蘇黎世報》在文章中寫道:"在中國館外舉行的論壇上可以明顯看出,僵化的對立陣線之間,知識界已經活躍起來。看來中國年輕一代科學家正在成長,他們清楚地知道在現有專制條件下活動的界限。在幹部們戰戰兢兢地看著上司臉色行事時,年輕的一代根據自己在國外、大多在美國的經歷,正以批評的目光考慮腐敗與民族主義 、網路与社會發展等問題。"

書展期間,中國代表團指責西方片面報導中國,對西方媒體刻畫的中國諸多負面形象十分不滿。《每日鏡報》認為,書展上的中西方的思想撞擊是件好事:

"中國、西方和書展,這三者並列在一起也許一開始就是一場誤會。毫無疑義,中國這個市場很重要、西方應該面向中國這個經濟巨人。但書展及其總經理博斯對參與的各方一再做出讓步,也有一定的好處。摩擦可以提高認識,即使這樣的認識並非總會使人感到舒暢。與前些年加泰羅尼亞語文化區、土耳其、阿拉伯國家作為書展主賓相比較,中國這次出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的時間也許會更長,也許在某一天將結出本應結出的果實。"

《日報》從本屆書展談到中國政府以"軟實力"打造新形象的戰略。該報認為,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改弦更張:

"現在,中國國家媒體準備像先知先覺們一樣走向世界、宣示一個真實與美好的中國。其實它們可以省下這千兆元的錢,這是因為只要它們仍然在國內'和諧'掉一切消息、只要它們的電視台仍然像今年二月一樣,不向觀眾播放自己新樓的火災情景、只要記者沒有說話的餘地,一切仍然是共產黨宣傳大員說了算,那麼就沒有人會相信它們。

為《日報》報導法蘭克福書展情況的中國記者王曉山寫道,'中國人需要的不是同情,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幫助他們進行反思。'但中國的幹部們不這樣看,他們說,中國與別的國家不同,中國是一個具有數千年文明的國家,中國過去一直受到屈辱,所以世界應該以另外一套標準來衡量中國。

不久前,有人問起捷克總統哈維爾對俄羅斯的看法時,他回答說:任何國家都應以'人道原則'為準則。如果某個國家認為自己是特殊情況,就等於在'走向地獄'。"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